|
|
|
|
|
北京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朝近五百年的皇宮及廿四位
皇帝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是中國最重要、規模最大的博物
館。其所藏歷代文物藝術品之富之精,世所共知。北京故宮的藏品,大部分為明、
清兩代宮中原藏的歷代珍品;不少更流傳有緒,可上溯至北宋宮中舊藏。千年蓄積
,非同凡響,實在是中國歷代文物藝術的寶庫。中國書法名家作品,北京故宮收藏
尤為珍貴,是喜愛書法者絕不容錯過的典藏珍品。
晉唐五代書法-
陸機《平復帖》、王珣《伯遠帖》、王羲之《雨後帖》、王獻之《中秋帖》、
歐陽洵《卜商》、李白《上陽台帖》、楊凝式《神仙起居帖》等等,皆為中國書法
史上之名作,本卷將全部刊出。 |
|
元代書法-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代書法,無論數量或質量皆首屈一指。收藏品包括白珽《陳君詩帖》、趙孟頫《萬壽曲》、鄧文原《芳草帖》、鮮于樞《杜工部行次昭陵詩》、虞集行《白雲法師帖》、歐陽玄《春暉堂記》、趙雍《彰南八?》、楊維楨《城南唱和詩》、倪讚《淡室詩》、《靜寄軒詩》、王蒙《愛厚帖》、饒介《士行帖》。本卷取其精華,以飽讀者眼福。
明代書法-
本卷收錄罕見的御用“台閣體”書法,以代表性書法家“三宋二沈”和職任中書社人的書法家之作品為主,包括宋克《急就章》、宋廣《風入松詞》、宋璲《敬覆帖》、沈度《敬齋箴》、張弼《蝶戀花詞》、文徵明《前後赤壁賦》、蔡羽《臨解縉書》、張駿《遣子畢姻札》、王守仁《龍江留別詩》、王寵《送陳子齡會試詩》、黃道周《張溥墓誌銘》、倪元璐《杜牧詩》等,展現明人在書法上特重形態美的表現。
清代書法-
故宮收藏的清代書法甚多,幾乎包括了所有書法名家,如傅山《草書孟浩然詩卷》、王鐸《自書詩卷》、鄭簠《隸書七言詩》、朱耷《題畫詩》、乾隆《麥色詩》、劉墉《詩文卷》、梁同書《汪安人傳冊》、王文治《五言詩》、金農《漆書相鶴經》、鄧石如《論海日長聯》、伊秉綬《隸書五言聯》、何紹基《楷書完白山人墓誌》、林則徐《行書詩》、趙之謙《篆書急就章》、吳昌碩《覽石鼓文》,全面系統地展現其演變歷程。
|
|
|
故宮墨跡珍藏
展示由晉唐五代至清代稀有存是的名家書法、寫經、寫本與多件書法史上的經典作品。
獨特的編寫角度
首次完整刊出整幅作品,包括帖後題跋、題記、詩文、收藏印鑒等。讀者不但可得到名家的帖,而且同時亦可獲得不少宋元名人,名書法家的墨跡。
極具鑑藏價值
由故宮專家撰文,作系統解說。對每幅作品的藝術特色、書寫緣由、流傳經過、評價及真偽鑑別情況釋文詳加說明,是故宮多年研究成果的精華。
|
|
|
以下導讀者均為北京故宮研究院研究員 |
|
|
|
|
●宋徽宗(趙佶)─楷書夏日詩帖頁
紙本/楷書/縱34厘米/橫44.5厘米
《夏日詩帖》以瘦金體書七言詩一首。瘦金體或稱“瘦筋體”,筆畫細勁,筋脈努張,個性分明。此帖筆法?逸流暢,遒麗挺拔,持見鋒芒頓挫,有俊美飄動之態,淋漓盡致地表露出作者鮮明的書體特徵。
鑑藏印記:帖前有“政和”(朱文連珠方印),前後鑲紙有許烈等五方藏印。
歷代著錄:《式古堂書畫彙考》 |
|
●傅山─草書臨帖軸
綾本/草書/縱162.2厘米/橫44厘米
傅山(1607─1684),字青主,號朱衣道人等,明末陽曲(今山西太原)人。明亡後隱居不仕,以行醫為主。清康熙十七年(1678)舉博學鴻詞,張徵至京,以死相拒,遂放歸。工詩文書畫。書工各體,以草書最富特色,包世臣《藝舟雙楫》將其草書定為“能品上”。趙彥偁云:“青主筆力雄奇宕逸,咄咄逼人。余嘗謂順康間之書以王孟津(鐸)為第一,今覽青主書,庶可為配,且欲過之。”《青史稿》有傳。
軸臨王羲之帖,款署“真山臨”,下鈐“傅山印”(白文)印。
此軸書法率意瀟灑,雖係臨摹古帖,但不拘泥於原帖之形,筆法上亦不受其拘束,而是揮灑自如,結字用筆,皆出己意。對古帖師其意,法其態,得其大略,通幅觀之,法度自薀其中,顯示出恢宏逸宕的氣度。
鑑藏印記:“任伯顯鑑賞章”(白文)。
|
|
●趙之謙─篆書急章軸
紙本/篆書/縱112.4厘米/橫46.4厘米
軸節錄史遊《急就章》。款署“史遊急就篇,益齋仁兄正。趙之謙”,下鈐“趙之謙印”(白文)印。從書風看屬?年作品。受書者可能是上海人陳以謙,字益齋,工詩詞,善書蘭。
此軸宗鄧石如篆法,又融入魏碑筆意,折筆由圓變方,筆勢渾厚,但肥扁多於圓勁。結字嚴整,張馳有度,全幅給人以凝重沉勁之感。
|
|
●馮承素─行書摹蘭亭序帖
紙本/行書/28行/縱24.5厘米/橫69.9厘米
清宮舊藏
馮承素,唐太宗時人。為將仕郎,直弘文館。貞觀中唐太宗出王羲之《樂毅論》真跡,令馮摹,以賜長孫無忌、房玄齡、高士廉、侯君集、魏徵、楊師道諸臣。馮又嚐與趙模、諸葛貞、韓道政、湯普澈等人奉旨勾摹王羲之《蘭亭序》數本,太宗以賜皇太子諸王。時評其書“筆勢精妙,蕭散朴拙。
唐初,臨摹《蘭亭序》風行,流傳至今者以馮承素摹本最精妙,歷代評家均認為表現原作筆墨最為真切,如“暮”字上面的“曰”字,末劃與下一長劃中部合併,“蘭”字“門”的右旁筆絲完全牽連,“每攬昔人”的“每”字,一長劃墨濃,其餘墨淡。
|
|
●黃庭堅─諸上座帖卷
宋/紙本/草書/縱33厘米/橫729厘米
《諸上座》帖系黃山谷摹懷素狂草書,錄寫五代金陵﹙南京﹚僧文益的語錄。卷後款寫明此為其友李任道所書。李任道,名仔,本梓人,寓江津二十餘年。山谷於北宋元符年間貶於戎州,元符二、三﹙1099–1100年﹚年,曾有與李任道應和之詩數首,本帖可能書於此時,山谷年約五十五、六歲。此帖筆畫縱橫飛動,結體移形變位,字字俯仰欹側,如龍飛鳳舞,一氣呵成,神完氣足,書法純熟之極,是山谷晚年大草書的代表傑作。卷後有明代吳寬、清代梁清標題跋。
鑑藏印記:“內府書印”﹙朱文、騎縫九處﹚、“紹興”﹙朱文﹚、“悅生”﹙葫蘆印﹚、“長”﹙朱文﹚、“危素私印”﹙白文﹚、“珍玩”﹙朱文﹚、“真賞”﹙朱文葫蘆印﹚、“華夏”﹙白文﹚、“李害私印”﹙白文﹚、“貞白”﹙白文﹚、“周元亮借觀一過”﹙朱文﹚,孫承澤、王鴻緒及乾隆、嘉慶、宣統內府諸印。
歷代著錄:《寓意編》、《鈐山堂書畫記》、《真賞齋賦注》、《清河書畫舫˙申集》、《庚子銷夏記》、《式古堂書畫匯考˙書考》、《石渠寶笈初編》。 |
|
●王蒙─行書愛厚帖頁
紙本/行書/縱33.3厘米/橫58.7厘米
清宮舊藏
王蒙(1308─1385),字叔明,號黃鶴山樵、香光居士,元代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趙孟頫外孫。元末官理問,後棄官隱居臨平。入明曾任泰安州。丞相胡惟庸被誅,受其牽累死於獄中。工詩文、書畫,尤以畫名著稱,從趙孟頫風格中來,是“元四家之一”。《明史》有傳。
《愛厚帖》為王蒙寫給張經的信札,舉薦林子山(趙雍之甥,趙孟頫外孫)介紹其讀書博學,多藝能,請張給以“三石米”的差事。張經,字德常,金壇(今鎮江)人,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為松江府判官。
此帖書法學趙孟頫,不僅點畫轉折有趙書規模,就是用筆結體也極似,且筆墨圓潤,雅致遒逸。
鑑藏印記:“也圓珍賞”(白文)、“世受堂”(朱文)。 |
|
|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編輯群/北京故宮研究院研究員 |
|
特邀顧問
王世襄、王堯、李學勤、金維諾、宿白、張政烺、啟功 (以姓氏筆劃為序)
總編委
于倬雲、朱誠如、朱家潛、杜迺松;李輝炳、邵長坡、胡錘、施安昌、耿寶昌、徐邦達、徐啟憲、孫關根、張忠培、單國強、楊新、楊伯達、鄭珉中、蕭燕翼、聶崇正
(以姓氏筆劃為序)
主編
楊新
總攝影
胡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