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流動:品茶的遊戲》
作者:解致璋
平裝特16開 (17.5×26cm)
封面:250磅銅西卡紙,
內頁:120磅日本雪銅紙 全彩精印
定價 500 元,特價 395

遠流俱樂部選書額度:2 本

解致璋

曾任台北春之藝廊展覽企劃、藝術書房經理。
曾開設清香齋茶屋、清香書院。
現從事台灣烏龍茶道的教學。

1988年,解致璋於繁華的台北東區隱巷中開設清香齋茶屋,以靜謐幽雅的空間氛圍,為己為人打造出十丈紅塵中的一片清靜,不但是許多文人雅士的約聚之地,更有無數國外媒體專程來台採訪報導。1993年,在經營清香齋行有餘力之時,創辦清香書院,邀請專家、教授、藝術家,廣開人文、藝術乃至自然生態課程,期以民間講學之精神深化台灣文化厚度,成為當時極具特色的學習空間。近年來,清香齋轉型為茶道教室,解致璋以開放性、創造性和體會性的教學方式,研究發展台灣的工夫茶,改進心法,注入傳統藝術精神,逐步建構出台灣烏龍茶的品茶美學。此外,並不定期籌辦各種雅集與茶會,足跡遍及台灣各地、日本京都、加拿大溫哥華,以及中國的蘇州、上海、無錫、杭州等地。

•王俠軍 (tittot琉園創意總監)
•李立群 (資深演員)
•林谷芳 (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
•林炳輝 (食養山房負責人)
•林憲能 (卡希納家飾負責人)
•張元茜 (獨立策展人)
•陳郁秀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董事長)
•舒國治 (知名作家)
•楊世緘 (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簡靜惠 (洪建全基金會董事長)
(推薦人按姓氏筆劃排列)


廖東坤 攝影

林谷芳/文化評論人、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
茶看似小事,卻承載著豐厚人文。而台灣茶藝原管領華人世界的風騷,更有堪與日本茶道、韓國茶禮分庭之勢。然以藝入茶,其殊勝固在貼近生活,不足處則難免有玩物之虞。解致璋此書在美感上既不遠人,境界上更以藝攝道,是茶事極高明而中庸的體現,有心人經此也必將因之得到更深的觸發。

陳郁秀/國家文化總會秘書長、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董事長
台灣人喝茶,就像西洋人喝咖啡,展現出一種動人的庶民文化。從茶藝、茶道,發展為今日獨特的茶文化,其中不但精緻度向上提升,也融入了藝術元素,充滿美學創意與高度質感。學藝術出身的解致璋老師,以深刻的文字搭配美麗的照片,將所有形式與內涵統攝於一書,為台灣茶文化留下重要的切面,讀來如喝茶一般,令人感到平和歡喜、身心自在。

楊世緘/財團法人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我幸運的隨解致璋老師參加了數次茶會,感受到大家在準備茶會時的專注和愉悅,也享受了品茶時的美與感動。能夠從繁忙的生活與工作裡暫時跳脫,進入品茶的「遊戲」境界,真是幸福。解老師處事為人的修養和對美的賞析創造能力令我敬佩,究竟是修為影響了茶道?還是茶道影響了修為?抑或是相互激盪精進?相信看完了本書後即能領會。

簡靜惠/洪建全基金會董事長
致璋的美不只是外表的甜美柔和,而是出自內心的那股安靜沉潛,她是一位美學的踐行者,她演戲、喝茶、經營茶屋,成為茶道典範、都是 「如一」的自在、自如、自然。
致璋是一位行者、一位生活家、實實在在的踏著每一天每一個腳步。
「清香流動」是致璋的品茶遊戲,是遊戲,其實是致璋在告訴我們她的「生活禪」。

林炳輝/食養山房負責人
清香流轉,解老師以茶為引,點撥出華人品茶美學,更直指心法,讓習茶者對茶文化有個正確入門之度,進而延伸出豐厚本土人文意涵,間接影響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之一片遠景,是個人的深化,也是整體社會的提升。

舒國治/知名作家
在台灣,人人喝茶。但怎麼喝,用何樣簡潔的茶具,怎麼不沉溺在狂買紫砂壺的迷思中,怎麼不去千方百計屯老普洱茶、老千兩茶、老六安茶等等,才是最深得箇中三昧的課題。

林憲能/前後象主人、卡希納家飾負責人
衷心感謝解致璋老師多次蒞臨前後象空間指導,感受到她對茶文化的深度解析,對空間詮釋更讓人尊敬,是文化界與藝術界的大家。
遊走在《清香流動》著作裡,對茶空間真實感受如見眼前,輕鬆隨境、順緣而成,何嘗不是一種享受。

張元茜/獨立策展人、亞洲文化協會台北代表
解老師將她對茶相關的一切知識、經驗、品味,甚至於理念及美學價值,毫不保留的娓娓道來。一邊閱讀,一邊回味起過往兩整年向她學習茶道的點滴,好意與善念不斷湧出。

李立群/舞台劇、電視劇、電影資深演員
致璋是我三十多年的老友,大學還是搞話劇的死黨,幾十年來,大約都知道對方在幹什麼,所以對她還真不是一般的了解。她用功,美感能力強,做事細心,實實在在。這本書肯定有以上特點,不信你看完了,再想想我說的這些話。

靜心,是回歸內在能量源頭的道路,那裡是創造力綻放的起點。

無由
游於藝
靜心泡茶

【集一】
茶具不是各自孤立的世界,而是與茶、水、人共築一個優美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茶具才有生命。

品茶的環境
茶席
茶具的選擇與搭配
宜興紫砂壺/壺承/蓋置/茶杯/杯托/蓋杯/茶盅/茶則/茶匙/小茶罐/茶盤/茶巾/潔方/
水方/煮水壺•茶爐/茶花/花器/茶點心/榭籃

【集二】
移動的平衡點喚醒我們天生的好奇心,吸引我們進入一個尋寶的遊戲,在遊戲中,我們的敏銳度和彈性得以成長。

品茶
泡茶的三要素
泡茶用水
煮水
浸泡的時間
好喝的感覺
自己喜愛的口味
神祕的平衡點
茶味的濃淡
喉韻
洞見的入口
茶有真味

【集三】
無窮出清新,是兩岸茶葉寶貴的特質,源源不休止的蛻變來自古老文化的美學基因。我們的民族充滿了豐沛的創造力,如果我們覺知到這點,便會從心底湧起珍惜之情。

無窮出清新
飲茶的流變
唐 煮茶
宋 點茶
明 泡茶
工夫茶
茶的起源
買茶
茶葉的香氣與滋味
茶葉的保存
台灣茶葉的故事

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後記

 

茶,是十分古老的飲料。對許多人來說,喝茶也是生活中最尋常不過的事,然而對某些人而言,喝茶則不光是為了解渴,而是追求一種解渴以外的東西,那不僅涉及眼耳鼻舌身五官細致的感受,甚至可以反映時代的生活文化與美學態度。

中國唐代的陸羽寫下世界上第一本茶書,將喝茶提升到「品茶」的境界;之後日本人將綠茶發展出一套嚴謹完整的茶道文化儀式,美學家岡倉天心喻之為「審美的宗教」;而英國人則以紅茶開啟了下午茶的世界性風潮。今天,我們更是有幸,能在台灣享受品飲烏龍茶獨特的樂趣,並且親身體驗多元繽紛的烏龍茶道美學正逐步開展成熟。

烏龍茶是台灣生活文化的代表。我們的茶葉製工獨特,品種花色繁多、品嚐起來香氣和韻味變化萬千,既有綠茶鮮爽的滋味,又有紅茶甜醇的特色。泡茶的方式,因此更需看茶泡茶,靈活的來對應。烏龍茶多樣的風貌,使得台灣茶人更能展現豐沛的創造力,這正也是台灣生命力的潛力和特質。

本書即是茶人解致璋二十年實踐探索台灣烏龍茶品飲美學的心得筆記,由攝影家廖東坤等人掌鏡,平面設計家霍榮齡美術規劃,歷時三年製作完成。作者深富中國藝術素養,不管是談空間茶席、說茶器茶儀、論品茶生活、爬梳飲茶的流變………,書法、繪畫、園林、禪學等藝術與哲學觀點穿梭交融,靈光處處令人驚喜共鳴,而其文字亦簡約純致,耐人咀嚼。書中百幀茶席影像,涵概了季節的變化、晨昏的光影、晴雨的不同紀錄,搭配詩詞禪語,更是意象豐富,細膩動人,令人悠然神往。

這不是一本飲茶的工具書,書中沒有絕對性的數字與步驟,但對於品茶這個結合了多重領域的生活藝術,卻有精彩的演繹與分享,為台灣的烏龍茶道展現出獨到的美感視野。作者邀請大家,在生活中展開茶的五感之旅,藉由空間的塑造、茶席的佈置、茶具的選擇與搭配、泡茶的過程及品茶的體會,培養觀照自我,從容自在的定靜氣度,感受分享的愉悅。

一杯茶是靜心的源頭、是生命的滋味、是光陰的流轉、是創造的遊戲。一席茶是洞見的入口,是台灣與世界的心靈對話,當我們開始這樣的旅程,視野也將更加的遼闊與自在……。- 回到頁首 -

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
◎解致璋

我不是學者,只是一個實做的人,也可以簡單的說是一個行者。

這些多半是自己的一點體會,也有部分是先有了體會,後來讀書時,碰到前人的經驗,高興地拿來印證自己平日所想的,記下來,便成了可以給朋友做為參考的筆記。

喝茶是大家都喜歡的事。喝得精,喝得講究,細細地喝,叫做品。我們現在說一個人的品味很好,意思是他的鑑賞力很好,眼光很高,而顧名思義,品味是從味覺開始的。

我一直認為功夫靠累積,累積許多人的功夫就產生了文化的厚度,這是自然而然的結果,強求不了,也不能速成。反過來說,一個地方,有許多人喜歡做同樣的一件事,做得踏實、深入、精彩,慢慢就會出現一批有功底的玩家,這個領域要它無趣也很難。

飲茶藝術與一般藝術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是普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或生活的態度,或生活的樣貌。可以從幾個層次去思考與看待。

二十多年前,朋友們為台灣的飲茶藝術取名茶藝,我個人以為在茶藝中再注入精神境界,就成為茶道,因為道藝一體本來是中國的傳統藝術精神。

台灣出產世界上稀有的好茶,為了要跟朋友一起好好地品嚐這種珍貴的茶,我們佈置環境空間、插花、欣賞音樂、擺設一些不矯飾的、仔細選擇的茶具……,漸漸地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促使這種「遊戲」得以發展的要素是我們愛美,並且想要創造的天性。雖然在我們這塊土地上缺乏足夠的審美教育,但我們自己在茶道藝術裡發現了彌補心中缺憾的方法。同時,茶道也引領我們的內心往平靜、寬廣、安詳的境界追尋。

對於我們而言,茶道意指滿足。滿足於單純的生活,及這種生活中不凡的美感。通常,我們不知道原來擁有那麼多可以使自己快樂的能力,而且還能把這樣的快樂分享出去。只是抱著樸素的初心,便帶給我們所經歷的事一種內在的品質,一種新鮮的活力和創造力,結果體會到這種不斷開展、顯露的經驗……,每當我們接近那個極限,自然就會知道還有什麼。

這是不是鈴木大拙指出的,「中國人所創造的,日常裡活著的禪」?

那麼,清香便可以繼續流動。

(本文摘自《清香流動:品茶的遊戲》後記)- 回到頁首 -

泡茶前的準備工作很多,如果我們把雜念放掉,從準備的工作開始,就靜下心來,從容的一步接著一步做,可以調和心情,感覺愉快。

首先清掃環境,把雜物收起來,然後決定茶席的方位。茶席最好設在有景色的地方,按照人數準備桌椅,留出走路的動線。如果有客人,應該把最美的視野留給客人;如果沒有,就自己享受。
細心挑選茶巾的色彩,與季節的感覺相呼應。設計茶席的空間比例,用不同的材質與色彩的變化來分隔,創造空間的層次。

把茶具擺放在適當的位置。先試一試泡茶的流程,檢查茶具是否都準備齊全了,還有沒有遺漏?再來調整茶具的空間距離,讓茶具看起來有前後、高低、疏密的節奏感。每一件茶具都應該擺在順手好用的地方,在泡茶時,感覺就會很自然、不吃力,泡茶的動作可以很舒服流暢的進行而不礙手。

準備火爐,把它放在最好用的位置。如果使用酒精爐,要記得加酒精及調整爐心的大小,水溫
靜心泡茶是泡好茶的關鍵要素。

在茶席上插一點花,讓花木的色彩與線條融入茶席中,與茶具合為一個整體和諧的畫意。站在客人的位置這一面插花,客人才可以欣賞到茶花最美的姿態。如果自己一個人品茶,茶花則朝向自己。

在煮水前,把茶葉分裝在小茶葉罐裡。不要太早放進去,以免流失了新鮮度。

煮水的時候,安靜的等候水開,小心不要把水煮老。

在小處留意客人的需要,不著痕跡的體貼客人,是茶主人的待客之道。

泡茶的神態最好輕鬆自然,沒有多餘而瑣碎的動作。讓自己的心沉靜地融入流動的過程中,與正在做的每一件小事合而為一。泡一杯,喝一杯,再泡一杯。仔細品嚐每杯茶湯的香氣和味道,覺察所有細微的變化,順著變化調整下一杯的泡茶手法。清楚自己處理每個細節的過程,前後的影響,知道自己做了什麼,效果如何。

完全融入當下的心是機警、敏捷而有活力的,有能力處理各種情況,做出恰到好處而自然的反應。這種在經驗裡累積來的體會,都是寶貴的真知,帶給我們踏實感,使我們的內心有自信。

(本文摘自《清香流動:品茶的遊戲》)- 回到頁首 -

鈴木大拙說:「心無可奈何地埋葬在事物的二元性中,把握不到創造的奧祕,因而也埋葬在事物的表面性中。直到心擺脫了這些束縛桎梏,才會無限滿足地看到整個世界。」

我們看不見自己的心,變動不定的心念上上下下,搖晃著我們的情感和情緒。

我們不大了解自己,也不大了解他人。對於他人之間的差異或相近的地方,其實也不很清晰。我們的習慣無比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看待事情的方式和反應,我們很難由一個超越的角度去思維各人的不同氣質。如果我們能夠增進對自己和對他人的了解,就能增進彼此之間的和睦與情誼。

我們和外界的一切接觸,都是透過感官而來。我們的眼、耳、鼻、舌、身如何受到外界的引動,我們的心又是如何因這些引動而生起喜惡的反應,我們並不明瞭。在品茶的時候,我們向內觀照,若能看見閃爍而過的感受,若能了解我們心念的運作,感官的接觸就可以成為洞見的入口。

烏龍茶的特質十分迷人,不但細致、豐富,又變化無窮。每當我們捧起一杯香氣四溢的茶湯時,很自然就打開了我們的心和所有的感官。透過對湯色、香氣、滋味的細細鑑賞、品嚐和回味再三,我們會生起各種感受,我們在自己心中清楚的觀察這些感受,並且思維它,當一些感受在內心造成衝擊時,我們便有機會了解這一連串內在情緒的變化是如何運作的。

我們學習觀察自己的口感:和別人對照起來,我們喜愛濃稠的味道,還是清甜的味道?我們喜愛的口味是比較重的,還是比較輕的?對於苦澀的感受如何?接受度如何?喜愛的程度如何?我們學習觀察自己的內心:對於茶湯的各種風味反應如何?自己的喜好會不會隨著外在環境的影響而變換著?什麼味道是自己最喜歡的味道?什麼香氣是自己最喜愛的香氣?……如此持續的觀察,我們的敏銳度就會逐漸提高了,我們的感受由粗鈍而變得細微了。當了解穩定地增長時,我們逐漸明瞭了無盡流轉的自然法則,心也就越來越不會去抓取,而漸漸輕快靈活起來了。

回復柔軟與敏銳的心有如孩子的赤子之心,是自在與平靜的,它會自然地覺知。它不但了解自己,對於他人的不同感受與意見也很容易了解,並由此而產生真正的尊重與體貼。

(本文摘自《清香流動:品茶的遊戲》集二)- 回到頁首 -


《天地有大美》
★2008「台北文學十書」、2006開卷好書獎
定價 350 元,特價 276

 

《美的覺醒》
★2007「桃園之書」
定價 350 元,特價 276

《身體美學》
★蔣勳2008最新的美學傳頌
定價 350 元,特價 276

【天地有大美+美的覺醒+身體美學】
(全3書)

定價 980 元,特價 735

- 回到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