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_title
intro_txt
book1

《府城文學地圖1舊城區》
單冊定價:360元

book2

《府城文學地圖2大臺南區》
單冊定價:360元

林皇德 策劃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105級科學班 撰稿
兩冊合購特價 75buy

au_title au_txt

臺北的活動提早結束,沒有留戀,我又搭上高鐵返回臺南。暖暖的三月天,無事,覺得多賺了一個明亮的平日下午。早餐僅僅一杯咖啡,午餐也跳過去,下午三點的臺南街頭,我想,該找一爿小店,享受沒人的「寂寞但是幸福」下午餐,去哪?

不急著找東西吃,既然春光明媚,那應該先去拍攝正盛開的苦楝,林森路的,五妃街的,西門路的......最後往知事官邸古蹟前去,安靜的小街有一株苦楝老樹佇立在街頭,滿樹薄紫,那是臺灣的春天顏色。花色娉婷,三點半的時間剛好,陽光斜斜照射在背景建築的立面上,百年的紅磚建築閃閃發亮,掩映著眼前的老樹紫花,顯得夢幻。拍了幾張滿意的照片,也貪看了一陣花樹美景,我往不遠處的韋家麵店走去,那是導演李安每次返回臺南,總會去重溫舊時的美食記憶的小麵館。

《府城文學地圖》年輕的作者群,有一組人跟隨著李安的文學地圖,他們也在書上記錄著這家麵館。今午,獨享了陽光和春風,我緩緩踅到這裡。麵端來了,一口咬下,芝麻香肉臊香順著麵條入胃,餓蟲都醒了。咀嚼中,這群高中生的採訪腳步與筆下的描述,曾經閱讀的美味感覺都回來了,文字的文學香氣也都回來了,他們所說著李安的青春記憶也統統回來了。這一碗麵,讓我有了提筆落點的信心,寫寫他們:

這一群年輕的作者,是臺南一中的「科學班」學生,十七歲,非文科的高二生,準備升高三。他們能完成這些書寫,明星學校所有的背景條件似乎充足,卻又不可思議。話說兩年前,我擔任了這個科學班口試甄選委員,應徵的孩子都是國三的應屆畢業生,也是臺南各個國中裡,理化數學的佼佼者,總共有六十位男生女生進入最後篩選階段,預定錄取三十名。我是四組甄選團隊中的一員,知道這些孩子們都很優秀,而我的工作是剔除「人工天才」,盡量選入懂得生活、能自理壓力的學生,希望能引入「除了理化數學之外」的潛力學生......甄選後,我不知道這一班的學習狀況......直到,他們在導師林皇德的帶領之下,交出了這本令人咋舌的「功課」:《府城文學地圖》。

府城文學地圖,其實就是作家們在這座城市的「生命現場」,透過探索與偵查,理出作家與城市之間的親密關聯,哪些地點曾經豐富了作家的過去歲月?哪些城市角落曾經留下了作家的心靈注腳?這些小作家們追逐著前輩的身影,架構一幅幅文學與生命,城市與生活的「不朽關係」。

當精神的質與知識的量成就了「不朽」,所以,有了蘇軾文學地圖、巴黎文學地圖,也有了唐詩地圖、印象派畫作地圖等等。這兩本《府城文學地圖》總共收錄了十一位臺南作家,記錄他們的在地生活、記憶、光影,甚至美食的氣味,也標記了這座城市的豐富深厚。

整個書寫的過程大致是這樣的:兩年前導師林皇德,有一個單純的想像:「讓這群孩子多一點文學薰陶,也多認識自己的城市」,怎麼做?對於剛入學的菜鳥新生交付「府城文學地圖計畫」,有些趣味,甚至好玩,這些學生還來不及思索與抵抗之下,分別「認養」十一位臺南作家,那是興奮的。

他們開始尋找不同作者的作品,圖書館的資料嚴重不足,書店也無陳列,甚至Google 的資訊也少得可憐,學生們意識到「事情大條了」。大家內心開始糾葛、懷疑、排斥到最後「認命了」。一些絕版的書冊,一些失佚的掌故,甚至開始尋訪鄉賢耆老,先是像偵探,也像記者,「辛苦但是神奇地」找足了所有資料。然後,他們開始閱讀,閱讀也是一項大工程,除了文學的洗禮,也要爬梳作家字裡行間與這座城市有關的經歷,仔細標誌地點。再如拼圖般地踏查、整理、組合,最後書寫下來......

一年多的時間,班上的小作者們氣勢磅礡地寫了二十五萬字,因為內容豐富,圖像也完整。特別將內容區分兩冊,其一是舊城區,其二是大臺南區。

《府城文學地圖1舊城區》:收錄許丙丁、楊熾昌、葉石濤、許達然、李安等五位作家的文學踏查路線。

《府城文學地圖2大臺南區》:收錄沈光文、楊逵、吳新榮、陳秀喜、阿盛、蔡素芬等六位作家的文學踏查路線。

「這是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這是葉石濤生活在臺南的心得,近年來也成了「慢臺南」旅遊標語。而葉石濤也說「作家是夢獸」,書裡的十一位作家在這座舊城的書寫起飛的夢想,這座舊城也得以更美好。今天,我們得以在此悠然翻閱,謝謝這群年輕的小夢獸......在我們貪看城市的花樹當下,多了文學的優雅。

姐姐過世的時候,我還是五年級的小學生。喪禮完成後,她的牌位便一直供奉在佳里善行寺。有一段時期裡,爸媽每天都會在我和妹妹上學之前,把我們帶到善行寺,向神主上香祭悼。

當時的善行寺已是散發著古樸的味道。柱子上的紅漆略微脫落,牆上的壁畫以石灰打底,也已受潮,總是使我的制服沾上了粉白的痕跡。屋頂的橫樑是原木架構,微微帶有朽蝕的跡象。那時的我跪下來時,額頭只到供桌的高度。依序向觀音菩薩、祖師爺、地藏王菩薩、天公及佛祖參拜後,接著便拿香向姐姐祭拜。那木製的小小的神主,隱藏在佛祖身後晦暗的陰影中。在眾多的牌位裡,我總是踮著腳尖,雙眼仔細搜尋,卻仍然很難找到姐姐的神主。但我想,每一分心中的默念與祝福,都一定能夠抵達天聽。

站在善行寺的廟埕中往右前方望去,可以看見鄰近有一棟樓房,造型很獨特,多邊的形狀不像一般街上方方正正的房屋。牆上總是爬滿了綠色的藤蔓,顯得極為清幽。我常幻想著裡頭居住的人會是什麼樣子,可能是穿西裝打領帶的紳士,可能是飽讀詩書的老人家。

後來雖然搬離了佳里,每年的春節、中秋和忌日仍然會回到善行寺向姐姐上香。看著寺廟一年比一年老舊,柱子上的紅漆已脫落殆盡,牆上的壁畫也早就一片模糊,心中淺淺一嘆。年復一年造訪這座寺廟,它對於我而言,象徵著對姐姐的思念,以及對時光飛逝的感慨。

直到閱讀了吳新榮的作品,這座善行寺在我心中的面貌,才開始產生了劇烈的變化。原來,吳新榮的妻子毛雪芬的喪禮也在此地舉行。《亡妻記》裡細細地刻劃喪禮的過程與吳新榮的思念之苦。每一頁,他總是以著飽滿的情感由衷地呼喊著:「雪芬喲!」每一聲呼喚都來自最深層的內心,滲著暖熱的血液的溫度。而我在廟埕中所望見的,爬滿了藤蔓的建築,原來就是吳新榮居處小雅園的故址。吳新榮曾在此地與青風會的朋友們一起寄寓理想,與臺灣文藝聯盟的同伴們一起暢談文學。一瞬間,在我的腦海中,這座善行寺彷彿得到了全新的生命,每一片磚瓦、每一根樑柱,甚至是每一塊斑駁的痕跡,全都有了豐富的意義。

曾經有一個至情至性的醫生作家,在此地送別他的至愛,和我一樣滴下眼淚,懷念她,書寫她。這裡不只是記憶中思念姐姐的地方,也是我與另一個偉大靈魂接軌的地方。

在佳里度過了十多年的時光,每天在這裡生活,在大街小巷裡穿梭,我卻好像不曾真正認識它。如果我們沒有真正張開心裡的眼睛去接觸這片土地,不論走過多少次,都無法看清楚它的面貌。

因為了解,我們才能愛得更加深刻;而想了解自己的故鄉,就必須去碰觸,去閱讀,去感受。走動踏查,可以更加認識故鄉的面貌;閱讀歷史,可以更加了解它的骨幹與血肉;但是,若想接近這塊土地最深刻的靈魂,不能沒有文學。

認識一座城市,最好的導覽員就是作家。若是你也跟著作家的腳步來到府城,你會發現,這座城市有著千變萬化的姿態。跟著許丙丁的腳步,它是神靈與人群共存的魔幻寫實;跟著楊逵的腳步,它是帶著批判色彩的現實主義;跟著葉石濤的腳步,它是帶著想像翅膀的浪漫主義;跟著楊熾昌的腳步,它是比現實更現實的超現實主義。你會訝異,在這裡生活了這麼久,卻從不曾見過這樣的府城。

《府城文學地圖》兩冊一共引介了沈光文、楊逵、吳新榮、陳秀喜、阿盛、蔡素芬、許丙丁、楊熾昌、葉石濤、許達然、李安等十一位作家,從他們的生平與著作中歸結成十一條文學踏查路線。他們或在臺南出生、成長,或曾在臺南定居,寫作的領域包含古典詩、散文、隨筆、新詩、小說、劇本;因此,每一條路線都是文學、生命與土地的交集。

書籍的篇章依據文學地圖所在的位置,區分為「舊城區」與「大臺南區」兩冊。「舊城區」包含許丙丁、楊熾昌、葉石濤、許達然、李安的文學地圖,觸及了臺南市東區、中西區、南區、北區、安平區等地;「大臺南區」則包含沈光文、楊逵、吳新榮、陳秀喜、阿盛、蔡素芬的文學地圖,觸及的地區有新化、善化、佳里、七股、將軍、北門、新營、柳營、白河、東山。每冊的排列則以作家的出生年份為次序,由古及今,在空間的地圖之外,融入了時間變遷的軌跡。

從這十一位作家身上,我們也看見了府城文學的沿革。由於以作家為線索,串連府城的文學地景,因此相同的地景可能會重複出現在不同的文學地圖上。但在不同作家筆下,同一個的地景所呈現的樣貌並不一樣。

府城的偉大作家並不只這十一位。或許,本書可以是一個起點,希望未來有更多更多的文學地圖出現,讓世人看見府城更加繽紛多彩的面貌。

這本書的作者群,是就讀於臺南一中一○五級科學班的三十位學生,對於文化與歷史都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琢磨。實際踏上文學之路後,才發現自己的淺薄與渺小,但這並不能阻礙追尋的意志。

寫作的過程,彷彿是一趟偵探的尋尋覓覓,作家的傳記與著作是既有的線索,而在小心翼翼地探究每個細節後,拼貼出全景。我們沒有採用訪談家屬或作家本人的方法,因為想要像一個小小的崇拜者那樣,細細的握住手中僅有的片語隻字,探索著偶像的腳步,踩過他所踩過的每一寸土地。

一路上,感謝諸多貴人的指引,謝謝善化區賴哲顯老師對於沈光文文學地圖的協助,謝謝新化區康文榮老師對於楊逵文學地圖的指導,謝謝過程中每一位給予協助的先進。謝謝臺南一中張添唐校長、何興中主任的鼎力支持,讓這本書得以順利完成並且出版。此外,也感謝臺南一中一○三級攝影社黃彥霖同學協助照片的拍攝,讓府城的美麗可以更生動的呈現出來。

謹以這本書,獻給我們最愛的府城臺南──這塊我們學習與成長的土地。

教師,是班級的領導者,也是學生們的教練,而當學生站在舞台上時,老師則成最好的觀眾。
科學班在他班同學的眼中只是一群科學怪人的組合。當初挑選國文教師擔任這個班的導師,就是希望給學生多一些人文氣息。只是沒想到在國文老師的帶領之下,科學班的學生書寫出了連他們自己也不敢相信的文學作品;更沒料到的是當這本書出來之後,更鼓勵了其他班級的學生,現在他們躍躍欲試也想出版自己的作品。
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能夠認識自己的故鄉、了解過往的歷史,更重要的意義是教導學生:不要被自己的想像能力所侷限住。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科學班主任 何興中

一群理學背景的高中學生,貼近探究自身的土地,探訪文史學家口中眼中的臺南,卻更精準地表現出文化底蘊與偏好,跳脫出傳統的政商經濟取向。
文學的感動是抽象的,而地圖中的臺南府城田野卻是真實的。我們得以在這想像與真實之間漫遊,輻射出更多的人文地理學意義,與多重閱讀的可能。所有的文本選擇就是一種地方認同(placeidentities),認同後的地景建構衍生更多樣的文本,這與真實完全無關,這是超真實的超連結。定義了文創,不只是吃吃喝喝,而是在土地空間營造可能出現的家鄉認同與感動,這就是文創空間地景的凍結與感動的交會。這張地圖一直被美好的繪製建構與想像著,從過去到未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副教授 邱詠婷

非常敬佩南一中科學班的召集人何興中老師與國文科的林皇德老師,他們帶領科學班學生完成二十五萬字的府城文學踏查。
南一中科學班的學生不只會做實驗,更可以用美好的文字展現屬於在地的關懷。這份深情與遠見,實在太讓人讚嘆了!
透過《府城文學地圖》一書,我們可以循著地圖追蹤沈光文、楊逵、吳新榮、葉石濤、許達然、李安等名家的故土與生活。我也喜歡書中流露的日常吃食氣味,那麼真誠樸實,那麼美。

──詩人 凌性傑

文學地圖中有路,路裡看見地景,美麗的臺灣,我的家鄉,在臺南,文學,美。謝謝本校國文科林皇德老師翻轉教育、用心創新,指導一○五級科學班同學書寫《府城文學地圖》。翻騰的心血成江成海,打開的書本翠綠青蔥。敬愛的皇德老師,謝謝您的專業付出與引領,是教育工作者的榜樣;親愛的竹園岡優秀青年,恭喜你們在「從A到A + 的竹園Life」願景中,卓越成長。《府城文學地圖》的出版,是一○四學年度大學學測國文科文章分析考題的參考答案:為何人可以透過書寫而不朽?書寫對寫作者個人的價值和意義?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校長 張添唐

收到臺南一中一○五級科學班完成的《府城文學地圖》簽名本,翻著翻著,看到臺南的孩子、臺灣的孩子以全然的心意愛自己的土地,並且合力用文字、攝影完成了一本書,我居然掉了眼淚。 做編輯、出版多年了,這本書的心意和完成,那麼深刻地打動我!看著書上一個個簽名,我的感動像收到林文月老師、蔣勳老師、Derek Walcott 簽名書那樣的感覺。我領受這種感覺,像是,海上生明月。 謝謝這些年輕的朋友!一個即將老去的編輯人如我,又生起了少年大衛般勇敢的心。

──詩人 許悔之

「歷史是我思考的街巷」,對一群游牧於科文之間的聰慧高中生,受過文學地圖的走讀訓練,經由一本書的共同完成,深究情感記憶與人文歷史是如何建構出來的。
這些生機勃發的少年,或騎著單車或慢緩步行在他的城市,穿梭往返於陽光明媚或微雨潮潤的街區巷弄,想著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世界,這麼多深邃的靈魂陪伴著他,竟忍不住地笑了。只因這座悠遠的府城,經過了這些圖文的細心丈量,永遠是他生活與愛的居所。他會像一個做夢的人那樣笑著,但雙腳卻牢牢站在土地上。
這套動人的書讓人衷心期待,這三十名少年將會是下一批府城文學的創作者。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陳美桂

臺南一中國文老師林皇德帶領學生,以一年時間完成涵蓋古今十一名臺南作家的《府城文學地圖》,不僅為旅遊觀光添加迷人的文學元素,我個人認為,它已經為臺灣的語文教育打開了死結,帶來希望,讓我興奮莫名!
在升學主義和因循的教材教法底下,我們的語文課變成「中華文化」古典傳統和倫理道德的講授,太多的文言詩文名篇,宛如天邊彩霞,美則美矣,卻無涉真實人生,遠離斯土斯民。
今天竟有老師的呼應,以臺灣文學館的典藏,提供南一中學生最豐富的資源,動手動腳,實地踏查,繪製故鄉的文學地圖,這是他們父祖輩幾代所無能想像的。
我對臺灣語文教學的現實原本極其悲觀,《府城文學地圖》為學生的主動和創意學習,帶來突破的可能,大人先生們,加油!我們一起前進!

──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所教授 陳萬益

憂鬱的臺南詩人水蔭萍曾寫道:「從肉體和精神滑落下來的思惟\越過海峽,向天空挑戰,在蒼白的\夜風中向青春的墓碑\飛去。」現在有一群熱血的臺南青年,用腳走踏詩人控訴的「毀壞的城市」,他們發現文字記錄了悲憤與歡笑,他們揭開作家私密的日常與吃食。一群科學班的學子,向大師致敬,告訴我們:因為有這麼多偉大與多元的文學心靈,城市才能以母親的包容與慈愛力量,穿越時代動盪的痛楚,滋養出甜美與精彩的一景一物。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主任 須文蔚

一群十幾歲的高中生,在學校,選擇了科學做為升學的標的;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卻從府城的文學尋根之旅出發。成人們會認為十幾歲的體悟尚嫌青澀,然而他們對「文學地景」的踏查力無比敏銳。
大臺南區選擇由明清大儒沈光文展開,鄉野之於他是哺育認同之所;小說家楊逵的鄉野,是勤奮的勞動地圖;散文家吳新榮視鄉野為形塑大同社會的母體;詩人陳秀喜擁抱的鄉野,滋養了人間之愛;小說家阿盛腳下的鄉野,頑強抵抗現代化的潮流;小說家蔡素芬觸目所及的鄉野是心靈的回歸。
對舊城區文學地景的踏查,這群高中生寫手們鑽進了巷弄:民間文學作家許丙丁筆下的巷弄,是眾神爭奪的舞臺;詩人楊熾昌眼前的巷弄,宛如脫離現實的甬道;小說家葉石濤把巷弄寫成了世間百態的展示館;散文家許達然穿梭的巷弄,是寫實與浪漫迴旋的幽谷;電影導演李安在巷弄,看見了一個個豐富的象徵。
這群大孩子爬梳的不僅是「文學」,還有他們青春正盛下,透過這一場書寫活動,對生命存在的價值的發問。這才是本書最可貴的精神!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助理教授 楊雅玲

二○一五年四月一日,帶著《府城文學地圖》,搭上澎湖飛往臺南的飛機,近中午,我已佇足在沈光文設帳講學處。坐在紀念碑旁的涼亭裡,我心裡想著,是什麼樣的教學熱情和教育理想,能讓臺南一中的林皇德老師帶著三十位科學班學生,在善化、佳里、七股等地方進行田野調查、攝影與記錄,同時,蒐集大量文獻資料進行比對、整理與構思?我想,在上課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進行書寫創作、師生討論、排版校對等工作,一定讓這群師生們付出了極大的時間、心力與精神,才得以完成此書,他們不僅實現了為故鄉留下一些東西的夢想,更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教學典範。
我在沈光文的文學之路,展開前所未有的文學旅行,更在實地走訪的過程中,堅定自己在教學場域的信念與勇氣,謝謝《府城文學地圖》,讓我看見教育的無限可能。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鍾怡慧

pre1_1 pre1_2 pre_button
pre2_1 pre2_2 pre_button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