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英國《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選為最偉大的犯罪小說作家榜首的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代表作「雷普利系列」的五本小說首度完整問世,不僅在台灣受到媒體報導(2010年6月19日《中國時報》,〈犯罪小說夯 雷普利旋風襲台〉),也受到香港、馬來西亞的關注。

海史密斯1921年生於美國德州,1950年以處女作《火車怪客》一鳴驚人,並由希區考克拍成電影。1955年出版《天才雷普利》,海史密斯更是聲名大噪。之後又以雷普利為主角,寫了《地下雷普利》《雷普利遊戲》《跟蹤雷普利》《水魅雷普利》四本小說。至1995年逝世為止,海史密斯共完成二十多部犯罪和短篇小說,但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雷普利系列。

海史密斯筆下的雷普利之所以廣受矚目,引發爭議,是因為雷普利以高明騙術與犯罪手法躋身名流,這與基督新教中產階級講究勤奮、正直而成功致富的價值觀格格不入。

此外,海史密斯也是美國最早著墨女同志題材的作家之一。1952年出版的《鹽的代價》,描寫一個孤單少女與離婚婦女之間的愛情,在當時極具爭議性,也創下銷售佳績。

海史密斯筆下的主角常見在情感上不穩定的年輕人,他們或是受迫於環境而犯罪,或是主動違反法律。然而,海史密斯精湛的敘事技巧能讓讀者對雷普利這個悖德的角色不僅不產生反感,甚至對他產生認同。

海史密斯受到卡夫卡和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影響,把犯罪小說從類型小說提升到經典文學名著的層次,許多名家都對她的文學成就推崇備至。推理小說史家兼評論家朱利安.西蒙斯(Julian Symons)說她是「嚴肅的犯罪小說家」,小說大家葛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則說:「她屬於自創一個世界的作家,那個世界幽閉而非理性,每次我們步入其中,都不由得感到危險……。」

隨著社會禁忌的破除、中產階級價值觀的萎縮,在一個更開放、更疏離,同時也更封閉的世界,海史密斯的「雷普利系列」將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雷普利粉絲俱樂部開張了,邀請大家上去說聲「讚」!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