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封
書籍介紹 關於作者/譯者 QBQ!練習曲 QBQ!推薦 書摘鮮讀 延伸閱讀
定價250元 特價 198 元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推到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書籍介紹

QBQ!教養問題背後的問題

優質教養第一步,先學會問問題!

是誰把這裡弄的像個垃圾場?
為什麼我叫你做的事,你就要抱怨?
什麼時候你才會照我的話作?
為什麼你不肯跟我溝通?
接著就是:挫折、吵鬧、崩潰、冷漠、對立……!

一個有擔當的父母,是這樣問的──

我該做些什麼,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我該怎麼成為「不找藉口、不抱怨」的父母?
我可以做什麼,來贏得孩子的尊重?
我可以做什麼來提昇我的親職教養能力?

學會提出以「個人擔當」為原則的精準問題,就邁出優質教養的第一步!

約翰‧米勒(John G. Miller)因為觀察到在團隊、組織、企業裡,有狀況發生時,大家總是習慣用抱怨、指責來推諉責任,而不會先問問自己:「我可以做什麼,怎麼做,才能對解決問題有幫助?」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反應,關鍵就在於人們沒有養成「個人擔當」的核心思維。

因此約翰‧米勒積極倡導「QBQ」的觀念與學習。以「個人擔當」為核心原則,首先要學會提出可以確實實踐「個人擔當」原則的問題,問對了「問題背後的問題」,解決方案就會自然浮現。這種積極的思考與訓練,不但可以應用在組織團隊裡,同時,也是提昇個人自省自律的有效方法。

本書是約翰‧米勒和他的妻子凱倫‧米勒將QBQ這個在企業、組織、團隊中已經廣為應用的工具,進一步延伸到親職教養領域。累積了多年的推廣經驗與前三本QBQ系列的寫作,在《QBQ! 教養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本書中,作者對QBQ應用在教養上的更形精準而深入,稱得上是QBQ系列的顛峰之作。

這本書是專為努力成為優質父母卻不得其門而入的人而寫,以正向積極的觀念、精準明確的原則,從自我改變出發,先成為「有擔當」的爸媽,進而教養出有擔當的孩子。

全書共有38篇,每篇都有明確的主題,每篇以1-2個故事或是切入或是穿插,傳達精確的教養觀念,同時帶入QBQ的方法練習,說理清晰、方法簡明,立竿見影。書中也特別教導孩子運用QBQ方法,成為有「個人擔當」的孩子,實現從QBQ父母到QBQ孩子到QBQ家庭最終成為QBQ家族的理想。

關於作者/譯者

作者  約翰‧米勒(John G. Miller)& 凱倫‧米勒 (Karen G. Miller)

約翰‧米勒

美國康乃爾大學畢業,是暢銷書《QBQ!問題背後的問題》、《QBQ!的5項修練》與《QBQ!就是要傑出》作者,也是QBQ!公司創辦人。

該公司以推動「個人擔當」為目標,並以此成為公司與個人的一項核心價值。 米勒自1986年便積極參與訓練開發事業,輔導過數百家財星雜誌五百大企業、政府社團與數千名個人,協助他們實行「個人擔當」,並變得更傑出!輔導機構包括:博士倫、美國富國銀行、波音公司及美國國防部等。

凱倫‧米勒

為學齡前幼童組織MOPs和學齡孩童組織MomsNext的導師。她同時也在聖經研究團體(Bible Study Fellowship)擔任領導人的職務。凱倫是一名有十六年經驗的護理師。

約翰和凱倫住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市,他們於一九八○年結婚,育有七名子女。

譯者  陳麗玉 

臺灣大新聞碩士及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士畢業,具有豐富的文字工作經驗。曾經在中英文媒體擔任翻譯與編輯的工作,譯作包括:《中小企業經理人的十三大問題解決之道》(獲中經濟部中小企業金書獎)、《創業計畫實戰指南》、《職場女王學》等二十餘本著作。

QBQ!練習曲

別問蠢問題 QBQ! 問題
當父母為什麼這麼難呢? 我可以做什麼來學習新的技巧呢?
誰把這裡弄得亂七八糟? 我可以做什麼來幫助我的孩子養成好習慣?
我的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我可以怎樣改善我的傾聽技巧呢?
我的孩子為什麼這麼愛挑戰我? 我怎樣可以用慈愛的方式畫出一條清楚的界線呢?
我的另一半為什麼不能多幫我一點呢? 我怎樣可以做比較好的溝通,讓他了解我的需求呢?
她怎麼打扮成那樣? 我怎樣可以建立更好的標準呢?
我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和我這麼疏遠? 我怎樣能夠和他心靈相通呢?
我的孩子什麼時候會停止吵來吵去? 我可以做什麼,來教導他們如何解決歧見?
我的女兒什麼時候會學會懂得尊重人? 我可以做什麼來讓她知道什麼是尊重?
我的兒子為什麼這麼情緒化? 我怎樣可以了解他這些情緒背後的原因呢?

QBQ!推薦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林文虎    台北市家長成長協會創會理事長
李欣澄    《好讀週報》專欄作家,A寶 番紅花    親職教育作家
李欣恬    《好讀週報》專欄作家,B寶 劉欽旭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

 

  這本《QBQ!教養問題背後的問題》提供了許多關鍵的原則,也有具體的範例,只要我們看了,並且嘗試著在生活中使用,相信對於每個父母親以及孩子都有非常立即且顯著的改變。閱讀更多── 李偉文(本文作者為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作者用了很多親身經驗與故事,告訴我們執行QBQ的技巧與成效。不過,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作者把看似簡單的「老調」用很有趣的方式「重彈」,就待我們去實踐!閱讀更多── 李欣澄(《好讀週報》專欄作家,A寶)

QBQ原來如此容易,將每次不經大腦、脫口而罵的「你……」改成「我要……」,將指責推諉的情緒改成提振士氣的「我們一起攜手迎向困難」的正面思維。閱讀更多── 李欣恬(《好讀週報》專欄作家,B寶)

《QBQ!教養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本書提供足量一清二楚的行動建議,與普天下父母一起「擔當」起該扛的責任。不必每一則都做到,只要有幾則落實行動而且堅持下去,教養當不再是難事。閱讀更多── 林文虎(台北市家長成長協會創會理事長)

  教養二字所說的「教育」和「養育」,充滿了行動的意涵,我誠摯推薦《QBQ!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本書給家有孩子的父母們,或許我們不需要太多的教養技巧和理論,面對成長中的寶貝孩子,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把道理、紀律、相愛以行動表現出來。閱讀更多── 番紅花(親職教育作家)

  只要能保有對個別差異的認知,隨時調整最佳教養方式,遠流這次出版的《QBQ!教養問題背後的問題》,會是很寶貴的引導書籍,這不限於親子,師生也非常適用。閱讀更多── 劉欽旭(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

書摘鮮讀

第四章  「我為什麼這麼倒楣?」

自憐是最壞的敵人,如果向它屈服,我們在這世界上就永遠做不了任何明智的事。

——海倫‧ 凱勒﹝Helen Keller ;美國作家,首位獲得文學士的盲聾人士﹞

在我們展開運用QBQ以成為更好的父母的旅程之前,記住這點:以受害者自居的父母是愛發牢騷的父母,而且誰想要跟老是發牢騷的人在一起呢?親職角色的受害者心態從提出不正確的問題開始,例如:

  「我為什麼在家裡得不到更多的幫助?」
「我的寶寶為什麼就是不吃我餵的食物?」
「我的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呢?」
「這些老師為什麼不能夠提供更多的支援?」
「我的女兒為什麼不能更努力?」「我的兒子為什麼不能更有責任感?」
「這為什麼這麼困難?」

雖然父母難為,但是這些「我好可憐」的問題將他們直接帶往典型的自哀自憐,且想要別人同情的心態。恕我直言,我們認為那些問「我為什麼這麼倒楣?」的父母可能需要「面壁思過」!

雪莉是一個十一歲小孩的母親,也是一間藥廠的全職員工。她寄了一封電子郵件給我們,訴說她和女兒愛美之間的關係讓她覺得很沮喪。雪莉離婚後,獨力扶養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她覺得自己經常處於緊繃的狀態、老是吼來吼去,根本不知道怎麼扮演好單親媽媽的角色。但是她不知道如何改變現況。這中間顯然有許多無濟於事的「為什麼?」的不正確的問題被提了出來:

「你為什麼不用功一點?」
「你為什麼動不動就耍脾氣?」
「你為什麼不照我的意思整理房間?」「你為什麼不能交些別的朋友?」

然後雪莉在工作上接受「個人擔當及QBQ!」的訓練。在和同事一起學習如何在工作上提出QBQ想到,「在家裡面」也可以提出更好的問題。的時候,她靈光一閃,突然那天晚上,她問了她的女兒這個QBQ問題:

「好吧!我要怎樣才可以成為更好的媽媽?」

愛美的心房潰堤了。雪莉還來不及反應,愛美就衝口而出:「你可以停止老是羞辱我的朋友!」雪莉楞住了。她想過種種可能,就是沒料到這點。「我很愛批評女兒的朋友嗎?我是個負面的母親嗎?」她的心裡閃過這些念頭。於是她冷靜地回應:「親愛的,你的意思是什麼,可以多說一點嗎?」

雪莉事後回想,一個多小時後,她們結束她們曾經有過最有意義的對話。她們一起又哭又笑,革命情感建立,關係也破冰了,並在她們的心裡留下美好的回憶。這都是因為,這位媽媽停止問「我為什麼這麼倒楣?」的危險問題,避開受害者心態的陷阱,並向她的女兒提出從「什麼」或「怎樣能」開始的問題、把「我」放進問題裡面, 然後將焦點放在行動上面。

雪莉選擇了比較好的個人擔當途徑,方法就是把諸如「我的孩子為什麼不會改變?」和「我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叛逆?」這樣不正確的IQ 問題,換成了「『我』要怎麼能夠了解她的世界呢?」、「『我』」怎樣能強化我的家庭關係呢?」、當然還有「『我』怎樣能成為更好的媽媽呢?」這樣的QBQ問題。

「問題背後的問題」是一套很棒的實用工具,幫助我們成為傑出的父母。而且QBQ肯定能打敗受害者心態,因為扮演受害者對誰都沒有幫助。

(本文為《QBQ!教養問題背後的問題》第四章)


第六章 不要變成愛抱怨的父母

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

——《新約聖經》〈腓力比書〉二章十四節

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去運用QBQ,而且現在還把它分享給其他的父母,是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自己需要它。我們會給你一個例子說明為什麼這麼說。

如果你問凱倫,約翰是否曾經陷入受害者思維並頻頻抱怨「為什麼?」,她會告訴你,約翰在家裡給人的感覺,就好像他在脖子上掛了個招牌似地,清楚昭告眾人他是個:「抱怨大王」!約翰是個言語控的男人,喜歡用權威的口吻、犀利的觀察和主動提供諮詢的方式,把他的所有想法表達出來。他經常聽起來像是在抱怨,而且有時候確實也是。

  抱怨的問題就是樣樣都有問題。它浪費精力和時間,同時讓家庭的氣氛變得低落。抱怨很少能帶來好處,當然,偶爾抱怨可能喚起解決問題或某種可以導致更好結果的討論。但是一般而言,抱怨比較是一種用糟糕的說話習慣來折磨別人的受害者心態。約翰知道自己愛抱怨以及這種行為對家庭的影響, 所以有時候他會問這個很怪的QBQ問題:

「現在我能做什麼來閉上我的大嘴巴?」
當然,比較好的QBQ問題應該是:
  「我怎樣能更正面?」
「我能做什麼去發現好的一面?」
「我可以提供這個問題什麼解決辦法呢?」
  那些都是很好的問題, 而且任何人都可以選擇問這樣的問題……甚至是孩子。

所有孩子多少都會抱怨他們的朋友、老師、功課、家務雜事——以及想要看電視或電腦,卻被叫出門辦事。但是真正令我們忍不住想笑的,是那些抱怨孩子的抱怨的「父母」!當我們問:「我的孩子怎麼那麼多抱怨?」,我們不也是愛抱怨的人嗎?那絕對是一個不正確的問題。

我們認為,父母的職責應該是以溫和、慈愛態度面對,教導孩子抱怨和嘮叨對於事情一點幫助都沒有。一位智者曾經說過:「我的雙手太滿了,裝不下抱怨。」這是給所有人的一個很好的訓誡,尤其是那些本身可能很愛抱怨的父母。

  父母當有的職責是以這個格言為鏡子,並仔細思考「我的孩子是從哪裡學來愛抱怨的習性……是我嗎?」班傑明‧富蘭克林(Ben Franklin)曾寫過:「傷痛本身也具有建設性」(That which hurts also instructs)。身為父母也是如此,讓我們進行一些具有建設性的反省——然後問這個QBQ問題:

  「我可以怎樣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本文為《QBQ!教養問題背後的問題》第六章)


第九章  「是誰幹的好事?」

正確的讚美比責備更困難。

       ——湯姆斯‧ 富勒(Thomas Fuller ;十七世紀英國教士暨歷史學家)

  父母是房東;孩子是房客。

  我們曾經考慮購買一棟房子出租給別人,但是我們認識的所有人都勸我們打消這個念頭:「喔,你不會想要當房東的,房客才不在乎你的房子,而且會讓你很頭痛!」所以我們就沒買了。但是擁有七個孩子,某種形式而言我們也算是房東!

  這是真話:爸媽幾乎總是比孩子更在乎他們家的外觀、整齊和狀態——或許永遠都如此。這不是對孩子的偏見,事實就是這樣。在許多方面而言,孩子只是「過客」。因為這種「房東相對於房客」的現象,父母親很容易問這樣的IQ問題:

  「水槽裡的髒盤子是誰留的?」
  「誰把起居室弄得一團糟?」
  「誰把濕毛巾留在浴室地板上?」
  「是誰把玄關的地板踩得到處都是泥巴?」

你是否同意「房東」很容易會問「房客」這些問題?我們知道我們會。問題在於它們意味著比怪罪和指責還要更多一點。諸如這些問題剛好將我們投入責怪他人的遊戲當中, 因為多數的「是誰做的?」問題都是關於找出犯人,而非解決問題。

  當然,想要成為QBQ父母的爸媽會檢視上述不正確的問題,並思考「我還可以用什麼其他的方法找出誰做這或那?」我們了解這種兩難的局面並接受這項事實:偶爾我們還是必須問「是誰?」的問題。如果「語氣」和「用意」是正確的,「誰把襪子留在樓梯上?」本身並沒有惡意。然而,如果語氣是憤怒、嘲諷或尖銳,甚至可能讓別人覺得可怕,那麼就可能是不正確的問題。或者如果用意是找出罪犯,唯一的目的是懲罰而非教導,那麼這問題絕對是一個IQ問題。

  如果你已經告誡過,而你的孩子還是不斷將襪子留在樓梯上,那麼這類QBQ 問題會給你很大的幫助:「我怎樣可以把我的期待說得更明白?」和「我可以做什麼來計畫接下來的後果呢?」同樣的,諸如「我現在可以做什麼來控制我的情緒?」和「我要怎樣才能夠成為我想要成為的父母呢?」等問題,會在我們對那些愚蠢的襪子躺在樓梯上的問題感到挫折的當下,讓我們成為比較好的媽媽或爸爸。

   簡單的說,怪罪和指責他人是沒有意義的。要小心,不要問「是誰做的?」這樣的問題。讓我們約束自己從「什麼」和「怎樣」開頭的有擔當的問題問起。這樣聽起來感覺比較好,我們也比較不會嚇壞別人。

(本文為《QBQ!教養問題背後的問題》第九章)

延伸閱讀

   每本限時特惠 75 折,優惠至 2013.05.20 截止!

書封

QBQ! 問題背後的問題
定價 180 元 特價 142 元

書封

QBQ! 的五項修練
定價 220 元 特價 174 元

書封

QBQ! 就是要傑出!:47個讓組織脫穎而出的方法
定價 250 元 特價 198 元

書封

教養,無所不在
定價 290 元 特價 229 元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書封

親密是教養的起點
定價 330 元 特價 261 元

書封

我想遇見妳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定價 350 元 特價 276 元

書封

遊戲力:陪孩子一起玩出學習的熱情與自信
定價 300 元 特價 237 元

書封

孩子可以做最棒的自己:EQ教育從小處著手,打造孩子的耀眼神采
定價 230 元 特價 182 元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書封

浮萍男孩:發現男生缺乏動機的因素,再造獨立負責的男兒本色
定價 300 元 特價 237 元

書封

養男育女調不同:大腦不同,學習型態不同,情緒表達方式不同,教養方法當然應該不同!
定價 300 元 特價 270 元

書封

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
定價 250 元 特價 198 元

書封

一生受用的快樂技巧:幫助孩子建造心中穩固堅定的樂觀金字塔
定價 320 元 特價 253 元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書封

當孩子情緒的魔法師:讀懂寶貝心思,你與孩子可以更快樂
定價 260 元 特價 205 元

書封

大橋媽媽的移動式教養
定價 280 元 特價 221 元

書封

孩子的氣質你最懂
定價 260 元 特價 205 元

書封

親子玩身體:打造孩子幸福成長的八堂課
定價 320 元 特價 253 元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書封

棉花糖女孩:充實甜美外表下的空洞心靈,教養出自信健康的生命舵手
定價 300 元 特價 237 元

書封

親子雙贏高EQ,我家的管教好舒服!─11種典型棘手孩子的成長引導
定價 260 元 特價 205 元

書封

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
定價 320 元 特價 288 元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