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城諜影 上官鼎著
定價450元 特價356

今年(民國一○四年)是對日抗戰勝利七十週年。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時,我兩歲,內子明賽正好滿半歲──她是「勝利兒童」。

在那之前一年,一九四四年的六月,二次大戰打到了決定性的關頭,歐洲戰場上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成功,大軍開始攻向德國本土;而東方的中國戰場上,中日軍隊在湖南衡陽進行了八年抗戰中最慘烈、最重要、也是最經典的一場大戰──衡陽保衛戰。這場戰役雙方廝殺了整整四十七天,國軍以一萬七千將士抵住十萬日軍的瘋狂攻擊,是二戰裡日方自認犧牲最慘重的戰役。日本官方公布的雙方傷亡數字,日軍竟然遠超過裝備低劣的國軍,這是八年抗戰中日大小百戰中絕無僅有的戰果。在政治上,這場戰役日軍遲遲攻不下衡陽,成為壓倒東條英機內閣的最後一根稻草。

衡陽,地處南嶽衡山之南,又名雁城,傳說北方候鳥大雁南飛至衡陽而返。著名的〈滕王閣序〉文中,年輕才子王勃一句「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讓雁城之名流傳千古。

衡陽,是我父母出生的祖籍之地,我到二○一二年才有機會第一次親臨斯土。短暫的停留給我的感覺是舊衡陽已全毀於戰火,改頭換面的新城裡,戰前的種切已不復可尋。只有在沿蒸水向西鄉金蘭寺尋祭祖墳時,沿途但見山青水秀,想到父親當年曾經多少次乘船往來於此河段,心中忽然湧上一種親切的情懷,不知父親如能親見,是否會覺得青山不改、綠水常流?

去年十月忽然興起了要為紀念抗戰勝利寫一篇小說的念頭,很自然地便想到要以「衡陽保衛戰」作為時代背景及故事主軸。衡陽之戰的主角,第十軍軍長方先覺是一位了不起的勇將,也是一位歷史的悲劇英雄。在閱讀了相關資料後,我決定將重頭戲放在孤城奮戰四十七日,城破後為保護七千名傷兵不遭屠殺而委屈受俘的方先覺,以及各方志士冒險營救方先覺逃離衡陽的故事;這是全書的「經」。

全書的「緯」,則是寫從戰雲密布到大戰爆發的年代中,一群年輕的女學生如何從學校畢業就投入抗敵的各種戰場,戰爭完全改變了她們的人生,也讓她們的人生如新星升空,意外地發光發亮,也有的意外地及早殞落;我寫她們在歷史洪流中的選擇和命運。

「經」猶有信史可稽,「緯」則顯得困難重重。提筆寫我一歲時的人和事,如何能有真實的感覺?我的依靠是家庭的背景。父母都是衡陽人,他們的衡陽鄉親朋友,在我的長成過程中,長期不經意地從他們的故事、言談,及一切可以對我耳濡目染的訊息中……得到那個時代的點點滴滴,在我腦海中匯成一種奇異的、跨越時空的、欲斷還續的連結,那條連結既感纖弱,卻又綿綿難絕。其中尤其以來自我百齡老母的資訊特別難能可貴,她老人家的記憶力及觀察力驚人,對舊衡陽城的描繪,那個時代的女學生們的家庭及學校生活、師生同學之間的互動、她們的感情世界、她們在亂世的滔滔巨流中的抉擇……生動的描述總讓我能在沉澱之後,抓住一鱗半爪歷史的真實。

也因為她的緣故,使我很自然地興起以女性為這部小說主角的念頭,從女性的角度來寫發生在那個大時代裡的事,以及捲入在那些事故中的青年,他們展現出的智慧、熱血、愛國情操和與敵人戰鬥的英勇。

記得剛寫完《王道劍》時,一位女性朋友看完了手稿給我一些意見,在有關書中男女感情的情節方面給予了極低的評價──評語是「作者根本不瞭解女人」。

這回寫《雁城諜影》卻以女性為主角,那挑戰有多大就不提了。

《雁城諜影》全書二十八萬字,四個月寫完。戰爭的部分都有史料的依據,至於營救方先覺的部分,蒐集到的資料有相當程度的眾說紛紜,方先覺本人生前生後也語焉不詳;這部分我用了較多的小說筆法,但相信大致無損歷史的正確性。

這本書將於今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的日子──出版。獻給抗戰的英雄,尤其是戰爭中的女英雄們,也紀念她們那個堅苦卓絕的偉大時代。

二○一五年五月八日 

 

文學最動人的力量  李永萍(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榮譽理事長)

對日抗戰勝利七十年了,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先生在此刻發表《雁城諜影》,延續中華民國消失已久的抗戰小說書寫,別具文學與歷史意義;而《雁城諜影》把戰爭的傷痛時代背景糅合特務工作及空軍戰史,別出心裁的敘事情節,也讓人看得熱血澎湃。

在我成長的年代,有幾部抗戰小說幾乎是青年學子人手一本的課外讀物,包括王藍的《藍與黑》,以太行山抗日戰役為背景,透過大後方年輕學子的視角,直視青春的熱情與戰爭如何殘暴地泯滅人性;紀剛的《滾滾遼河》,描述東北青年組織的「覺覺團」在滿洲國的地下抗日行動。儘管對日抗戰已經是歷史往事,但生命的苦難、對法西斯與殘暴極權的控訴,始終是永恆的課題,不會被意識形態與政治立場所扭曲,這也是文學藝術最動人的力量。

《雁城諜影》以女主角彭湘芷受訓投入敵後工作為主線,藉由她所愛慕的空軍飛行員譚唯駿,描述了罕見的空戰題材。由於家父李鉅滔也是空軍飛行員,曾獲選為空軍克難英雄中的戰鬥英雄,因此我讀《雁城諜影》時,往往憶起家父對國家同胞的熱血情懷,感覺特別動容。本書有大半篇幅圍繞抗日名將方先覺名留青史的長沙、常德、衡陽保衛戰,突顯方將軍功績照耀汗青;而中日特務的對決,也可看到劉兆玄會長擅長的武俠情節,特別是霍元甲武術、譚腿、忍術、空手道的過招令人目不暇給,在在為抗戰勝利七十年留下精彩的註腳。

 



嫉妒,是我最真誠的推薦  唐湘龍(飛碟早餐節目主持人)

今年是二戰結束七十週年。日本沒有打算對戰爭罪行正面看待。

相反的,在美國「重返亞太,圍堵中國」的戰略思維下,美日安保走到了七十年來最緊密難分的階段。這真是對中國人在抗戰中三千萬條人命最無情的嘲弄。

七十年前,台灣是日本殖民地。七十年後,台灣屬於抗戰慘勝的中華民國政府。這段歷史漂流,使得當下的台灣,對戰爭的追索,既真實又虛幻,既親近又遙遠。每個人,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二戰論述。這是這個島嶼的命。

我是真沒想到上官鼎會在這個時代,寫一部以中國戰場八年血戰衛國歷史為背景的大歷史小說。曾經有人把《藍與黑》、《蓮漪表妹》、《滾滾遼河》、《餘音》並列為四大抗戰小說。如果不好改,那起碼加一本,把《雁城諜影》加上。時空雖遠,鄉愁漸淡,但對那段苦難歷史的捕捉,更全面。更小說。也更寫實。

我萬萬沒想到,去年還在熱論他一大套的武俠新作《王道劍》,今年竟然會看到一本以抗戰大歷史為背景的時代小說。讀完,本來空虛難補的「抗戰勝利七十週年」,突然完整。

我常說:上官鼎起碼有兩顆腦袋。

我不想去介紹「上官鼎」。早在我還念小學時,家裡就已經出現他的武俠小說。之後他當了學長,當了院長,都是緣分。其實,他還是鄉長。我遇到一些湖南長輩,他們講起「台灣湖南人」,其實不太提馬英九,更不提宋楚瑜,倒是常提劉兆玄、上官鼎。這個人,成為一種特別的身分識別碼。

尊敬歸尊敬,但要我真心說這個學長、鄉長、院長,我的心態是嫉妒的。不管是聰明、才華、名聲和成就,他都成為一種「學習障礙」。

我放棄向他學習的志氣。嫉妒,是我最真誠的推薦。

 



那些閃閃發光的歷史片段  張延廷(空軍軍官學校少將校長)

八年抗戰是我國近代最哀慟的一段歷史,無數國軍烈士拋頭顱、灑熱血,誓死捍衛家園,直到七十年後的今天依然令人動容。雖然這是一段深沉哀慟的歷史,但同時也是一段戰果輝煌的歷史,尤其空軍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腳色。在日軍「三月亡華」的囂張口號下,即使兩國軍力相差懸殊,但我空軍仍不斷以寡擊眾、以弱敵強的一次次粉碎日軍貪婪的野心。八一四筧橋空戰、八一五杭州空戰、四二九武漢空戰等等不勝枚舉,都是我空軍健兒勇敢捍衛領空的輝煌戰果,其中八一四筧橋空戰的代表人物──高志航烈士更曾經說過:「身為空軍,怎麼可以讓敵人的飛機飛在頭上。」如此豪語,這就是我空軍官校傳承至今的筧橋精神,也是我空軍忠勇軍風的核心價值。

很高興上官鼎能夠把這段歷史重新讓世人認識,七十年的光陰眨眼即逝,在世代交替下這段歷史如果沒有持續地被傳誦,那將會逐漸被淡化、遺忘。讓我們隨著上官鼎的筆鋒,一起在時間的洪流中撿拾那些閃閃發光的歷史片段,重新一睹那風雨飄搖時代下的英雄英雌風采。

 



大時代底下小兒女的生命樣貌  張釗維(華人紀錄片平台CNEX基金會共同創辦人、製作總監)

作為一個紀錄片導演,經常碰到的狀況是,所採訪的對象侃侃而談,蒐集到的影像或檔案豐富而精彩,但是在影片裡頭僅僅能呈現一小部分。如果不透過文字,如何可能讓它們完整呈現?在做抗戰空軍紀錄片《沖天》的這一年來,這種感覺分外強烈;如果說片中的每一個飛行員的故事,都是好萊塢大片等級的題材,一點也不為過。如今《雁城諜影》的問世,大大彌補我心中的遺憾;作者充分展現了大時代底下小兒女的生活細節與生命樣貌。我仿如見到影片中那些已經逝去的飛行員們,以其青春而英挺的身姿,向我走來。

 



大時代的熱血故事  趙少康(中國廣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上官鼎的新書《雁城諜影》在對日抗戰勝利七十週年出版,別具意義。作者的父親是飛官,母親是教師,投射了書中男女主角的背景;我的父親是陸軍軍官,母親也是教師,我父親為了參加抗日戰爭,虛報年齡投考中央軍校,放棄家裡原本安排他留學日本的計畫,出生入死,歷經多次戰爭。在大時代的滾滾洪流中,一個人的命運固然無足輕重,不過可歌可泣、驚天地動鬼神的大時代,卻也是由無數個熱血澎湃的個人所譜寫出來的。那個時代裡的每個人,背後都有著動人的故事,都值得寫成一本書。

時代會改變,但有些人和事是不可以被遺忘的,那個大時代青年男女的犧牲奮鬥,不但拯救了中國,且因為他們在中國拚死拚活地把日本拖住,也拯救了世界,否則整個人類的命運,不知會變成什麼樣子。

 

抗戰歷史的記憶重現   劉維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大多數人對於抗戰時期中國空軍的歷史記憶,知道有「飛虎隊」,但是可能不知道還有一支「蘇聯航空志願隊」,一千多位蘇聯飛行員來中國參戰,其中二二七位在作戰中犧牲。抗戰前期,中國空軍駕駛的飛機,主要是蘇聯製造的伊-16及伊-15戰鬥機,在武漢上空迎戰日機,迭創佳績。今年是抗戰勝利七十週年,隨著時空環境轉變,這些被遺忘的歷史,重新揭露。上官鼎作為空軍子弟,在《雁城諜影》中,透過主角譚唯駿的經歷,清楚陳述蘇聯協助中國空防的經過,展現這一段長期被隱晦的歷史。

《雁城諜影》是一部以作者故鄉湖南衡陽為背景,敘述抗戰八年相關史事的歷史小說。有俠義、有愛情、有諜報,更重要的是書中呈現抗戰八年的許多史事,特別是對於衡陽保衛戰,國軍困守四十七天的結局,提供另一個觀察視角,值得讀者思考與酣暢捧讀。

 

蒼蒼者天,必佑忠誠──我讀《雁城諜影》的感動   劉兆凱(前上官鼎成員)

本書女主角彭湘芷畢業於湖南省立六中,名列前茅,冰雪聰明,貌美,機智而細微。她先在衡陽西湖小學任教,卻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際遇抗日情報事件,加入情報組織,卻是天生好手,迅速成為組織領導人,肩負大任。危機四伏之中,穿插與空軍王牌譚唯駿的真摯戀情,情節曲折而緊湊。五位同學各自發展,精彩而多元,極具可看性。

有關六中課內、堂外之種種描述,司前街的魚粉舖,衡陽士紳加入情報工作,唯駿邀湘芷駕機飛繞衡陽上空等情節,均為家母口述之事實。書中許多對話以衡陽鄉音寫出,老鄉們當感親切。

現今網路搜尋普及,本書中有關我國抗戰背景故事均可上網查讀。值此抗戰勝利七十週年,緬懷當年全國軍民同心共識,抵抗外侵大敵,堅持於生死存亡之際,終獲最後勝利。本書的故事描述一件件自發而實際的報國行動,引領讀者重臨當時戰場,或許能啟發海峽兩岸現世中華兒女愛國意識,而大時代洪流中的年輕人不同的抉擇,尤能引起廣泛共鳴與同情。

 

十二月二日,上午七點鐘芷江機場接獲情報,十架日本轟炸機由十五架戰鬥機掩護從漢口起飛,從情資判斷,這批飛機將從常德北面通過,向西而去,轟炸目標極可能是重慶。

由於擔任掩護的十五架戰鬥機航程有限,估計這隊轟炸機前半程有掩護以遏止中國空軍攔截,後半程則由十架九六式轟炸機獨力執行,可謂十分大膽,也十分囂張,全沒有把中國的空軍放在眼內。

而中方的計策便是計算好時間及航程,派機到武陵、張家界一帶,攻擊沒有護航的轟炸機隊。

唯駿和同僚一共八架戰機奉命出擊。中方四架伊-15率先起飛,蘇聯方面四架伊-16隨後起飛,約定在張家界山區北邊的空中會合。

出乎意料的是,當敵機出現在雲層外時,唯駿赫然發現除了十架九六式轟炸機外,十五架戰鬥機一架也不少,在上層掩護前進。他暗忖道:「漢口飛到這裡有五、六百公里了,這些戰鬥機居然仍未返航,看來日方不是有了新的增油設備,就是有了新的前進機場可供降落……」

沒有時間多想,雙方即將接戰,唯駿從雲上藉俯衝到近距離就火力全開,完全不顧對方的還擊及掩護敵機的側擊。這是已故的四大隊高志航隊長傳授的絕殺之技──由上而下的突擊,第一時間就以準備同歸於盡的方式直接衝向目標敵機,爭取在敵陣中造成慌亂的瞬間片刻,先幹掉一架,立刻連續翻滾脫離戰場;爬升後再找第二架目標。至於敵人掩護的戰機,最好儘量不與之纏鬥,用不斷地攻擊主目標來打亂敵機陣式。

這種打法有點不要命,高志航嚴肅地對他的部屬說:「敵機性能遠勝我方,我們只有一個辦法可以制敵取勝,便是比敵人技術更好,比敵人更不要命。」唯駿現在就在執行這個戰術。

他與第一架九六式轟炸機貼身而過,近到可以看見敵機前座的正副駕駛驚慌的面孔,他想,他們一定以為要相撞了,一陣密集機槍射擊後,他的伊-15連續翻滾向左上方竄離,回首下望,正看到那架轟炸機冒出火花及濃煙,突然向左傾斜下墜;唯駿拚命爬高,心中在喊:「高大隊長,你的戰術奏效了!」

這時他聽到兩陣響亮的機槍聲發自機後,從聲音的方向判別,他立時知道自己被兩架敵機盯上了。槍聲更近,有兩串子彈一右一左打中尾艙,他猛拉駕駛桿向上翻滾,兩架九六式艦載攻擊機從下面呼嘯而過,但這兩個日本飛行員的技術不差,才一超過了目標,立時一左一右小角度迴旋,在天空劃了兩道弧線後,又向唯駿逼近。

唯駿咬牙道:「來吧,咱們正面對決!」他喜歡這樣的近距離纏鬥,此時飛機操控的靈活度比速度重要,他要施展渾身解數,纏住敵機不肯遠離,雖然是以一敵二,但一架纏得緊時另一架便不敢放肆攻擊,怕誤中友機將自己人擊落。

唯駿藉著一個左翻滾擺脫一架敵機,同時衝到了另一架敵機的右下方,他的機槍怒吼,看到敵機著火爆炸,先是一道濃煙,接著一團火球,這架敵機報銷了。他暗叫:「好手氣,打中了他的油箱!」

但是他只高興了三秒鐘,他的座機忽然一陣劇烈震動,接著發現自己的油箱也被擊中,汽油迅速漏失,奇的是並未著火爆炸,只是很快油料便將漏盡。他返首向戰鬥密集的右下方望去,但見十幾架敵我飛機仍在纏鬥,感覺中似乎日方轟炸機被蘇聯飛行員擊落了兩架,天空飛舞著的似乎全是九六式艦載戰鬥機。他不禁暗恨:「這些掩護戰機照說早該返航了,看來他們油料充足,反而是我的伊-15油快漏光了,可恨!」

這時又一架日機從右後方快速逼近,這個日本飛行員顯然喜歡展演他九六式戰鬥機時速四百四十公里的威風,他以全速衝來,老遠就開槍攻擊,唯駿的機翼上又挨了一排子彈。唯駿索性側滾減速,呼的一聲,那架日機反超到他前方,於是他的兩管機槍齊鳴,日機尾舵及尾艙皆被打中,搖晃了一下就慢了下來。唯駿暗喜:「你完了!」繼續扣緊扳機猛追猛打,突然他大叫一聲,飛機竟在此時熄火,發動機停止轉動,機頭的螺旋槳也愈轉愈慢,終於停了下來!

「油漏光了!」他扣機關槍的手並未鬆下,只是射出的子彈離日機愈來愈遠,已是囊中物的日機加速甩掉唯駿,悠悠地去了。「媽的,可惡!」

他腦海飛快地思考,這時若是選擇跳傘,將變成日本戰鬥機的活靶,他在瞬間作了迫降的決定;但駕著已無動力的伊-15迫降,需要高度的技術,他只有靠著空氣動力學的操作,讓飛機先快速墜落以脫離戰火,然後要極巧妙地改變下落角度變為滑翔模式,才有迫降成功的機會。當然,還要能及時發現一片適合迫降的地形,難呵!

但眼前第一件事是需要同僚支援,他當機立斷選擇用俄語向蘇聯求援。萬一呼叫被日本飛行員收到,很多鬼子聽得懂中文卻沒有人聽得懂俄文,他暗忖。

他用俄文呼叫:「一號,失速,請支援!一號,失速,請支援!」他呼叫兩次,飛機已經急速下墜,抬頭看時,兩架伊-16在他上空交叉而過,他們調頭再次交叉佔領這塊空域時,唯駿已經墜落了五百公尺,遠離了戰火。這兩位蘇聯飛行員還真聽懂了唯駿湖南腔的俄語。

「慢慢來,慢慢來……」他鼓勵自己,這時他要發揮精湛的滑翔技術,手上的伊-15要發揮它空氣動力學設計上的極致,親愛的祖國大地要給他一片適合迫降的空地……



湘芷離開西湖小學,安步當車回到司前街。抗戰打了一年多,衡陽卻很畸形地更繁榮了;湧入的難民愈來愈多,前個月百蕙來,說到救難濟貧的工作,縣政府缺錢缺人,要不是常雁樓等人組成的維持會協助,早已成為衡陽的社會問題。聽說湖南其他大城都有相同的問題,只是各地的仕紳商家大多袖手旁觀,政府無力整合民間力量。

走到嬸子魚粉舖前,她十分吃驚地看見百蕙一個人站在魚粉舖對街的屋簷下,臉色蒼白。

湘芷快步走過去。「百蕙怎麼了?妳的臉色……妳怎不進屋裡去?」

百蕙雙眼通紅,聲音像是要哭出來:「湘芷,表哥……表哥他陣亡了!」說著終於忍不住哭出聲來。湘芷聽到這句話,只覺一陣暈眩,伸手扶在一根木柱上才沒有跌倒,她拉住百蕙,努力鎮定了一下情緒,道:「百蕙,我們先進屋去。」

進到屋裡,兩人對坐,百蕙從衣袋裡掏出一張紙,一面遞給湘芷,一面哭著說:「表哥駕飛機在張家界上空和日本鬼子決戰,他擊落了日機兩架,自己也犧牲了……這是我爸爸透過省政府向空軍要到的陣亡將士名單,妳看,表哥的名字是第一個……」

那張紙上寫著:十二月武陵空戰擊落敵機十一架,我軍損失六架,陣亡將士英名如次。

第一個便是「譚唯駿上尉」。另有三個中國飛行員,還有兩個俄文名字。資料抄自航空委員會的檔案。那張紙又皺又捲,字跡也有些浸濕的痕跡,想來百蕙不知看了多少遍,上面還有她的淚漬。

湘芷看到「陣亡」兩字,再看到「譚唯駿上尉」五個字,整個人已經崩潰,但她沒有哭,只是心裡在滴血。她強自鎮定,雙手緊握住百蕙,低聲道:「百蕙別哭,妳表哥要妳別哭。」百蕙果然停止了哭泣,她有些不解地問:「表哥要我別哭,湘芷妳怎麼知道?」湘芷痛苦地回答:「我猜的,妳表哥自從調離衡陽,便早已視死如歸了。他知妳愛他,但他更愛我們的國家,他若天上有靈,定會要妳不為他……為他哭泣……」湘芷講到這裡,自己卻忍不住流下淚來。

嬸子聽到了哭泣聲,推門過來問:「啥事兩個大小姐哭成一團呀?」百蕙止住哭,望著嬸子一時說不出話來,湘芷低聲道:「百蕙的表哥在湘西陣亡了。」

整晚湘芷都表現得很理智,安慰百蕙送走了她,向塘叔和娘報了噩耗,她一直都很鎮定。直到晚上熄了燈,娘已入睡了,她才仰躺在床上睜大了雙眼,讓淚水無聲地流了滿臉,刻骨銘心的痛到此時才開始啃蝕她的心……

那天好大的雨,是梅雨的前奏吧?唯駿和她擠在那條小漁船的篷艙裡,雨還在下,打在篷頂上嘩啦嘩啦的,風也在刮,江水開始起浪,小船也隨波起伏;艙裡那小小的避雨空間裡的熱情正在燃燒……

唯駿擁著她,終於吻了她。第一次被男人吻,她羞紅了臉輕輕推開,第二次吻她時,她竟回吻了唯駿。她又喜又害羞,怕他進一步要做什麼,又有些期待他做些什麼,心裡亂極了。

從來沒有和男人抱得那麼緊,她聞到一種很乾淨的男人的氣味,覺得很好聞,那種心和身體跟另外一個人如此親密貼近的感覺讓她感動。

天旋地轉中也不知過了多久,兩人只是沉醉在熱吻和擁抱中,肢體的互動漸漸愈來愈大膽,湘芷感受到了唯駿的情慾,她自己也覺熱情如火燒;然而就在這時,乖女孩湘芷忽然清醒過來,她停止了動作,過了一會,唯駿也停止了動作,雨打篷頂的聲音也消失了,雨停了。

湘芷躺在床上,想起那天唯駿跟她說的每一句話……

他曾告訴她,四大隊最崇敬的幾位空戰英雄,包括「空軍戰神」高志航,都在半年之內先後血濺長空……

他還說,他要為他們復仇雪恨……

他還說,飛行員的生命如燄火騰空,光芒四射,但發光發熱之後,常常有如曇花一現……

他還說,李桂丹、劉粹剛殉國時二十四歲,樂以琴只有二十三。

唉,唯駿,你也只有二十四歲呀!

還有,他沒有明說出來但湘芷卻似聽到了:此去投入大戰,將是九死一生!

這些話,說這些話時的情境,一再出現在她的眼前,漸漸地湘芷停止了暗泣,一種異樣的悔恨之情在她心中悄悄升起。

「那天他……他是那麼樣地想要我,我知他此去九死一生,我真該……真應該給了他;亂世中每個良宵都是最後一夜,我既愛他,又何必矜持沉吟?」

「唯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你身處戰火第一線,轉眼之間便死了,留著我如玉的身子是為了誰?」

欲知更多發展,請詳閱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