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美學的春天
《建築美學的春天》
黃南淵 口述
台灣建築美學文化經濟協會 整編.撰文
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 文創加值
定價 380 元
7.9 折特價 300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選書額度:2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黃南淵

建築師,前營建署署長,建築美學經濟計畫執行委員會總召集人。

如果說建築師的成就是建構一個個精采的人居空間,那麼黃南淵的成就,就是建構一個個讓建築師能夠充分揮灑的工作環境。

黃南淵的「城市設計師」生涯,從基層營建公務員做起,以內政部營建署署長退休,再以建築美學經濟計畫執行委員會總召集人的使命,繼續奔馳。

公職任內,他提出我國第一部營建政策白皮書與城鄉景觀風貌改造運動計畫;完成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都市更新條例、營造業法、都市計劃實施地區容積率移轉辦法等重要營建法令之擬訂與公布實施;並促成空間容積獎勵、信義副都心、一○一大樓等台灣城市設計發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公職之外,他發起、創立建築美學經濟計畫執行委員會,希望帶領台灣建築開發業者挺進建築美學新紀元,並接軌國際,發揮台灣建築文化的經濟優勢,營造建築文化發展的嶄新契機。

台灣建築美學文化經濟協會
2008年,黃南淵先生擔任發起人,號召台灣建築相關優良企業共同創立「建築美學經濟計畫執行委員會」,旨在推廣臺灣建築美學經濟的理念,提升建築業界與社會大眾對於建築美學的認知與實踐。3年期間辦理50場以上國內暨國際建築美學展覽、研討座談及研習參訪等活動,深獲各界肯定與支持。2011年委員會升格為「台灣建築美學文化經濟協會」, 持續落實建築美學評鑑標準,激發建築業形塑城市美學新風貌,提昇城市競爭力與保存建築文化。

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
一個以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為基地,以促進台灣文創產業的發展為使命的團隊。它一方面聚焦華山,協助經營華山文創園區成為「一本大書、一個舞台、一種風景、一所學校」,另方面跨出華山,透過各種努力,為進入文創世紀的台灣「建構新經濟、找出新規則、發掘新人才」。


漢寶德 
世界宗教博物館榮譽館長
南淵兄處心積慮想完成的事,是幫助國內的建築師建構充分發揮的空間。……這些成就對建築界來說,都是無形的力量,你不覺得它們的存在,卻是建築成長的根本。我們今天看到的日益成長的台北市、生氣蓬勃的信義新都心、世界聞名的一○一大樓,都是在這樣的土壤中生成的產物。

李祖原 
建築師•台北一○一大樓設計人
美學之表達即心靈理想之表達,建築之美亦然,若無理想,美學亦無法顯現。黃南淵先生是一位充滿理想、極有抱負之建築行政長官,他的努力,成就了台灣建築可耕植之土壤,台灣建築美學才能因此發芽、開花、結果。這是一本從事建築與都市建設築夢者必讀之書,因為理想是築夢者唯一之鑰。

簡學義 
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設計總監
這或可趣說為一本「傳記」體式的《建築十書》("Ten Books On Architecture"──50B.C. By Vitruvius),不只是其十章節的巧合,而是同樣的對理想「建築」乃至群體「烏托邦」想像的熱情;更難得的是我們所將發現的稀有「典範」──一種對「公共利益」與「存在完型」無限追求與獻身的精神。
在世界的花園裡,我們往往只驚豔於表相的美景,卻很少關注腳下的泥土在其中默默改變其結構、注入其養分的種種「奉獻」;像韋伯(Max Weber,1864-1920)對理想政治家的想像:一個誠實的行政者、良好的組織者、調解專家,……具備遠大的眼光、敏銳的洞察力、清醒的熱情……,在這個時代,擁有他是我們的幸運。

徐旭東 
遠東企業集團董事長
建築美學文化的培養並不只是建築師的責任,政府及主管機關也必須重視並勾勒出高瞻遠矚的願景,再加上產業界願意投入付出,以逐步提升社會大眾對人本精神、公眾權益的尊重,並厚植對環境空間的美學素養;相信在黃前署長等產官學界人士努力推動下,透過「Rethink, Rebuild, Reinvent」的省思過程,不久的將來就會看到「建築美學的春天」在台灣蓬勃茁壯發展。

謝小韞 
台北市文化局局長
台灣很需要推動建築美學文化經濟,也期盼更多的社會關注以及人的參與,撼動根深蒂固的觀念。

施振榮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全世界已進入講求「品質與美感」的美學經濟時代,也是講求國際化的城市競爭時代,台灣的建築也應急起直追,開始重視品質與美感。

鄭崇華 
台達電子創辦人暨董事長
在此推薦《建築美學的春天》一書,並期許各界建築專業人士在美學之外,更融入綠建築的設計工法,讓我們生存的地球環境永續美好。

吳光庭 
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從《建築美學的春天》一書,看到台灣城市變遷的過程,從黃南淵前署長平實的口述中,卻包含許多成功建設決策,提醒我們建築美學必須堅持,指出城市改造者需要魄力。

 

認識作者 名人推薦 本書簡介 漢寶德導讀 意志,決定一切!
勾畫 尋根 溯源 創造 延伸閱讀

我們終於有了一本屬於這塊土地的城市美學啟蒙書──

★ 富涵作者對城市規畫的耕耘與遠見
作者黃南淵是台灣少數歷練了完整公務體系,親身參與各項都市規劃與法規建置的資深建築人。這本書就是他與台灣的建築並肩一甲子的完整心路歷程。從中不僅可以看到一個城市設計家的抱負與視野,一個建築園丁的執著與耕耘,更可窺見台灣建築的成長之路與都市形塑變遷的軌跡。

★ 饒富作者對美學城市的實踐經驗分享
如果你曾造訪今日台北的信義副都心計畫區,走在車水馬龍的信義威秀、新光三越、誠品書店信義店旁邊的人行徒步區,是否感到絲毫不覺得擁擠,甚至還令人有優閒舒適的感受?又因為爭取放寬松山機場的飛航管制高度,現在才有一座笑傲世界的一○一大樓出現,為台北市的繁榮再往成跨一大步?這都是作者黃南淵先生,在服務公務生涯近半世紀的期間內所努力的結果。而這中間奮鬥的過程,可是歷經了諸多波折。

★ 其他特色
書中論述了作者對於建築美學經濟的看法,並發表完整之建築美學經濟計劃評鑑體系。編輯小組為每單元內容加註專有名詞解釋,更增添本書的之知識性與實用度。

 

嚴格說來,我們看到的建築只是花朵與草木,他營造的卻是讓這些花草茁長盛放的環境。

接到南淵兄的信,他要出書了。以他的輝煌經歷,總結服務社會幾十年的經驗,為建築界的後生們留些寶貴的參考資料,是絕對值得期待的。我很高興有機會在他的文前寫幾句話。

老實說,他口述的這本書多少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的一生事業都在政府擔任重要職務。他的貢獻我也多有耳聞,但沒有想到幾十年的公務員生涯竟沒有磨掉他對建築的熱誠與期望,甚至比起我這個一直在建築界打滾的人還要執著,還要信心十足。使我一面讀,一面感到慚愧。真的,我以為他早就是一個在官場裡培養出的硬漢,強於折騰於權勢之間,不再有夢想了。我自許是一個長於做夢的人,誰知道他比我更勝十分呢!我做夢,自知是無法實現的,只能學古人寫寫書,發發牢騷,他因身居官位,卻能設法使之實現,雖未盡如他的理想,至少比起純發牢騷要精采得多了。說到這裡,我開始羨慕他了。

南淵兄與我誼屬同窗,但我們只同班一年。我因病休學兩年,所以再回到建築系的時候,他已經是四年級的學長,我們之間相知不深。後來只聽說他考取高考,去做官了。在那個時代,建築系的畢業生考高考,目的是取得建築師執照,以便開業,發揮所學。所以在那幾年,有幾位成績很好的同學選擇公務員的途徑,我們當然就認為他們對建築業務沒有興趣,才以建築管理為終身事業。建築在本質上是一種藝術,從事建築創作卻有種種實務上的滯礙,難有發揮空間。所以有不少建築系的畢業生不願走這條坎坷的正道,選擇較平穩的途徑,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南淵兄走這條路是胸懷大志,要借官方的力量來改造台灣的現況。這是我沒有看到的。我生來對政府沒有信心,與很多人一樣,覺得做官不是專業。所以我畢業考取高考,老師們介紹我進入政府,我完全不予考慮。然而今天想想,他的看法是正確的。大部份的事業是為了個人的成就,另一種事業是為社會建立發展專業的環境。政府的工作正屬於後者。他處心積慮的想完成的事,是幫助國內的建築師建構充分發揮的空間。

南淵兄為建築界做的事,包括建築法規的現代化,都市發展的合理架構,其歷程在本書中都有動人的說明。這些成就對建築界來說,都是無形的力量,你不覺得它們的存在,卻是建築成長的根本。我們今天看到的,日益成長的台北市,生氣蓬勃的信義新都心,世界聞名的一○一大樓,都是在這樣的土壤中生成的產物。嚴格說來,我們看到的建築只是花朵與草木,沒有適當的環境是不會產生的。

這本書名為「建築美學的春天」,實在太貼切了。默默的為建築的園地耕耘的南淵兄,及從事政府建築管理工作的先生們,他們所努力的,是為建築的成長茁壯,經營一個萬物蓬勃生長的「春天」。「美學」兩個字指出他所關注的重心。他把建築的首要任務視為環境美學的締造,可以說深得我心,我們倆只是在不同的領域努力而已,其實是有志一同的。

希望這本書的出版可以鼓勵新一代從事政府營建管理的青年,持續努力在環境美學的途徑上為我國開闢坦途,在今天日漸國際化的世界上,擺脫醜陋、雜亂的惡名,可以在文明進步的國家中,抬頭挺胸,贏得應有的尊重,則國家幸甚,建築界幸甚。

漢寶德,知名建築師與建築學者,曾任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校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等,現為世界宗教博物館榮譽館長。)

 

相信對每一個懷有信心與熱忱做事的人而言,意志力就像生命力之泉源般,成為推動你往前衝且永不會停止的澎湃浪潮。

我學建築又喜歡建築,也以當一輩子建築人為榮。因為,建築是一門以「創造」為導向的工作,富挑戰性,我認為從事建築是一項甚具意義的人生志業。

從公職退休時已六十五歲,原本以為自己的仗已打完,但由於對建築的熱情未曾稍減,退休後即擔任有助於提升建築水準的台灣建築中心評審會主任委員達六年,其間並擔任營建署委辦的推動都市更新總顧問主持人,優良綠建築甄選委員會召集人以及民間所推動的許多評鑑活動,也才能在已過「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大半之年,再挑戰自己與有志一同的友人共同發起推動「建築美學經濟計畫」。以此與全國建築界能全體一起來迎接廿一世紀講求美學經濟與低碳社會時代的來臨,至盼能夠逐漸形塑、展現我國的建築文化特色,並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建築水準同步齊驅發展。

現今,進步的意義,已經不僅止於以經濟成長、個人所得數字做為評斷,「生活品質與文化水準」已被許多社會學家視為重要指標,也就是內在外在要同步提升。以我的專業背景,自然就是關心都市整體環境品質而言。如果從市容景觀之乾淨度與秩序、空間品質之和諧度、人行空間之安全度、社區環境之安寧程度等標準來與歐美先進國家相比,說台灣尚屬一個落後的國家,亦不為過。究竟該如何跨越落後國家的藩籬,是我始終無法忘懷的事。

雖然,每一個人能貢獻給社會的力量非常有限,但「聚沙成塔」是自古名言;所謂人生有限,希望無窮,且有夢最美;我期待推動建築美學經濟的美夢一定會有成真的一天,從公職退休後,也一直未停止腳步,所以,我才能不再猶豫的把理想「推動建築美學經濟的理念與實踐」,透過自述將之付梓傳承。衷心盼望與有緣的讀者,一起敲響建築美學旋律優美的鐘聲,展望「建築美學的春天」。(以上內容摘自《建築美學的春天》作者自序)

 

從建築的四個面向,看美學。

第一個面向──根基

建築首重「根基」,越高的大樓,需要越深越扎實的地基。

從黃南淵第一次公費前往日本,看到大阪的新市鎮計畫──千里新鎮後,日本深思熟慮的新市鎮計畫,在他的視野和思維裡便造成了無比劇烈的衝擊。此行之後,他隨即把當時日本最新的規畫概念引進台灣,在參與草擬的《都市計畫法台北市施行細則》以及《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中體現。事實上,這兩個分別於民國六十五年及七十二年通過實施的法令,即為台北未來的城市景觀發展,奠定了一個開發中城市的重要根基。從當時算起,他透過立法與新思維,來耕耘台灣這片土地的時間,已經超過四十年。

第二個面向──結構

建築美學的論述一如建築的「結構」,不能只是畫畫草圖,紙上談兵;必須經過精準的系統計畫,才能成就一個理性與感性並具的完美結構。從西門町獅子林廣場及徒步區、遍及全台的城鄉新風貌,到參與信義副都心計畫,他與時俱進,再再創造經典的「結構」思維,不只讓台灣形成了許多獨特的風貌,更為建築美學的文化深度與經濟廣度,建立了經得起未來考驗的新思維。

第三個面向──量體

近代建築宗師之一,對現代城市建築影響甚鉅的柯比意(Le Corbusier),對建築物的「量體」就非常重視。建築美學的量體是什麼呢?黃南淵的詮釋是:「一種能夠提供人們享受、感動、喜悅與生命力的生活美學空間」。

因為建築美學不是純粹的藝術,它必須具備一種「機能」,也就是必須符合人們感官上與心靈上的需求才有價值。因此,建築美學所追求的價值,便是在建築物所形成的量體內外,展現出生活美學的內涵。

第四個面向──城市價值

建築美學經濟,到底能為我們帶來多少「城市價值」?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價值必須與人有所互動才能衡量。相同的,具備了建築美學的根基、結構與量體,人在其間開始互動的時候,建築提供的空間享受,便會在人的生活中開始產生,這種價值,就是建築美學經濟的價值。

建築美學可以為城市帶來多少經濟價值呢?放眼世界,你可以找到不同形貌的答案;你可以看看巴黎的羅浮宮、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雪梨歌劇院,以及東京的中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大城,但是建築美學所能創造的城市價值,卻是無庸置疑的。(以上摘自《建築美學的春天》一書)

 

建築美學經濟的磐石就是──人

地基之所以要打得深,是因為根基要立在磐石上,建築才得以穩固的向天伸展。
對於建築美學經濟來說,這個磐石是什麼呢?毫無疑問的,這個磐石就是「人」。
世界上每一個建築物的建立,目的都只有一個──為了「人」,為了人的存在、連結以及使用空間的目的,提供不同的機能。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比如說一樣是博物館,需要寬敞開闊的空間。有的博物館你走進去覺得空間尺度很親切,有的卻覺得空曠而荒涼。親切和空曠只是很細微的差別,但是,只差一點點,給人的感覺就截然不同。
所以,什麼樣的建築方法才能準確傳達設計者的理念,引起使用者情感的共鳴呢?方法只有一個,就是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從「人」(使用者)的角度開始思考。
根據黃南淵的長期觀察,日本對於建築美學的觀念,自古即有獨特的生活文化特色與演進。現在,日本的建築設計力高居亞洲之冠,而日本人是怎麼思考建築這件事呢?他們首重的,就是建築與人的關係。(以上摘自《建築美學的春天》一書)

 

建築美學經濟的起源就在──生活

回到台灣,這個我們居住與生活的環境。

一般人談到建築美學時,很容易有一種誤解,就是只有當代的偉大建築,才與美學有關,事實上,建築美學是生活美學的一種具體化呈現,是一種概念的落實,它不是高高在上與人充滿距離,它應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周遭,內化成我們文化價值觀的一部分。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於台灣的建築而言,我們現在最欠缺的是什麼?黃南淵認為,建築美學的基本精神,也是目前我們所缺乏的,就是和諧生動的空間品質。想知道我們需要什麼,就要先知道我們缺乏什麼,我們現在正處於需要觀念啟蒙、全民普及的階段。

舉一個與每個人都相關的例子:閉上眼睛,在你的印象裡面,城市裡的住宅大樓呈現什麼樣的形貌?

我們通常想到的都是,兩棟大樓排排站在一起,大樓很高,大樓前後棟中間的距離(鄰棟間隔)很窄。這種普遍的規畫設計,抹殺了許多建築美學的可能。

基本上,鄰棟間隔不夠寬,陽光和視野(view)就被鄰棟大樓擋住,從客廳的窗外望去,天空根本看不見,但是鄰棟住家的樓上樓下,卻做什麼都看得一清二楚,這樣的話,生活隱私的基本權利就失去了;甚至有些大樓隔音不好,隔壁電視在演什麼都聽得很清楚;且過短的鄰棟間隔所產生的壓迫感,不但容易讓人感到不安,即使外面有涼風吹來,也吹不進室內,只好開著冷氣過日子。(以上摘自《建築美學的春天》一書)

 

建築美學就是城市的國際競爭力

把眼光轉到法國。去過巴黎的人,一定都對新舊凱旋門記憶深刻,而視覺上最大的震撼與感動,就是只要站在勝利大道上,就可以看見新舊凱旋門相互遙望,中間完全沒有任何高樓阻礙視線;存留在地面上的,只有一個視野遼闊、設計完善、適時隨音樂起舞的水舞廣場。

這就是所謂的「視覺走廊」。

法國人對於城市景觀品質的重視程度有多高,從這條視覺走廊的刻意經營就可以推想。他們在新凱旋門所在的副都心計畫中規定,任何建築物如果要興建在新舊凱旋門中間,設計者就必須在不阻礙視覺走廊的前提下,決定新建物的位置與高度;因此,就連位於新凱旋門的副都心車站,也全部建築在地面以下。

我們很難想像,巴黎市政府與建築業者必須有多大的決心,才能維持這一條視覺走廊!從這樣一個小小的地方,就可以想像整個巴黎對於建築美學要擁有何種認識與堅持,才能造就如此令人驚豔的城市景觀,成為全球最具建築美學價值的指標城市之一。

我們的政府一直在提倡觀光產業,經年累月的努力之下,現在一年有多少觀光客來台灣呢?統計資料顯示,至二○○八年底,還沒有任何一年的全年觀光客人數突破三八五萬人;而法國呢?光是二○○六年,全年觀光客人數就突破了七九一○萬,當年度為法國挹注的民間收入有多少呢?答案是四六三億美元,超過一兆五千億台幣。

台積電一年可以賺多少錢?根據二○○八年的財報,台積電的整年盈餘是九九九•三億台幣,換算過來,法國一年的觀光收入,超過十五個台積電的盈餘總和。(以上摘自《建築美學的春天》一書)

 

歐洲魅力新建築-看城市如何閃亮變身

歐洲魅力新建築-
看城市如何閃亮變身
定價 320 元 特價 253

放入購物車 放入購物車

 

歐洲魅力新建築-看城市如何閃亮變身

東京建築酷斯拉-
李清志的城市漫遊地圖

定價 360 元 特價 284

放入購物車 放入購物車

 

 

歐洲魅力新建築-看城市如何閃亮變身

台灣古蹟之美
定價 1,500 元 特價 999

放入購物車 放入購物車

巨匠神工-
透視中國經典建築(平裝1-3)

定價 1,450 元 特價 1,130

放入購物車 放入購物車

歐洲魅力新建築-看城市如何閃亮變身

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定價 550 元 特價 434

放入購物車 放入購物車

歐洲魅力新建築-看城市如何閃亮變身

古蹟入門
定價 480 元 特價 379

放入購物車 放入購物車

歐洲魅力新建築-看城市如何閃亮變身

心.設計:台灣設計師週10'
定價 168 元 特價 133

放入購物車 放入購物車

歐洲魅力新建築-看城市如何閃亮變身

享•設計:台灣設計師週09'
定價 149 元 特價 118

放入購物車 放入購物車

歐洲魅力新建築-看城市如何閃亮變身

天地有大美
定價 350 元 特價 276

放入購物車 放入購物車

歐洲魅力新建築-看城市如何閃亮變身

美的覺醒
定價 350 元 特價 276

放入購物車 放入購物車

歐洲魅力新建築-看城市如何閃亮變身

漢字書法之美-舞動行草
定價 350 元 特價 276

放入購物車 放入購物車

歐洲魅力新建築-看城市如何閃亮變身

尋百工
定價 350 元 特價 276

放入購物車 放入購物車

歐洲魅力新建築-看城市如何閃亮變身

舞台光景-
林克華的設計與沉思

定價 400 元 特價 316

放入購物車 放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