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當孔子遇上哈佛
淘金洗出來的經典大智慧

他是受過哈佛商學院個案教學高壓淬煉的企管碩士(MBA),也是歷經哈佛法學院嚴苛法學訓練的法律學博士(JD),英文說、寫一流,西方典故朗朗上口,精通西方人縱橫全球幾世紀的遊戲規則,談判桌上使命必達,專精跨國商務、企業購併的英美法大律師,金融企業的專業經理負責人。

當他意外進入以孔子為首、中國儒、道、法、兵、縱橫、釋各家經典的殿堂中,會激出怎樣的火花?

沒有文史底子,卻以哈佛企管、法律所灌輸的邏輯思維,在道、神、聖、賢經典中穿梭驗證,遨遊累積一萬小時的里程;他自認找到了宇宙中最大的寶藏,其價值超過東西伯利亞的鑽石礦、超過巴西外海的油氣田、超過所有可以用金錢衡量的東西!

當孔子遇上哈佛,傳世三千年的經典內涵接受了西方邏輯思維的衝擊挑戰,切磋琢磨、淘金洗出來的是——在人生各個面向都上手好用、橫跨職場三百六十行僅此一套,歷久彌新、浴火重生的經典大智慧!

李克明的經典世界,將經典中的「老智慧」轉化為「新思維」,靈活運用在我們的人際關係、職場工作和家庭生活之中,協助我們解決人生所面臨的各道難題。想得到快樂?想出人頭地?這是你絕不能錯過的一本書!

透視道、神、聖、賢的精神內涵
邁向圓滿人生、成功應付挑戰

.聖貴在功 為了兼善天下,我們應該追求成功!
.義兵無偃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王霸在遇 行王道或行霸道,端看所遇時機。
.為學知兵 用兵之道,其實就是人生之道。
.奇正相生 正中生奇,奇中生正。學好奇正,虛實自知!
.虛實難分 分辨真假可是一門特難的功夫,超大的學問!
.實腹虛心 以無應有,以虛受實,無為而無不為。 
.避實擊虛 以正對付敵人的實,以奇對付敵人的虛。
.以寡擊眾 取勝的關鍵在於欺敵誘敵、出奇制勝、攻其不備。
.不豫則廢 居安思危,是準備的第一步。
.待敵可勝 有智慧的等待讓成功醞釀、讓手段成熟。
.當機立斷 見到有利不可失去,遇到時機不可遲疑。
.迂迴至要 迂迴前進是達到目標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知所先後 先王處世慎重的地方,貴在分清先後次序!
.正名定分 名定則物不競,分明則私不行。
.素位而行 在人生舞台,演好自己扮演的角色。
.取法乎上 目標設高,當下努力去做,夢想終將實現。
.合宜得當 宜不宜,要依當時的「情」、「形」與「勢」判斷!
.常行不休 別人休息,我不休息;別人睡覺,我不睡覺。
.抱道待時 人生成敗,都在得時、當運、有命。

作者簡介與自序

李克明

臺大化工系學士,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法律學博士。曾任英美法執業律師十五年,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副教授,台北市選出之第二屆國大代表,證券金融專業經理人十五年。現任元大創業投資(股)公司董事長、中華儒道研究協會理事長。

「當孔子遇上哈佛」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Origineducation

自序-孔子vs哈佛

年輕時負笈哈佛大學讀商、學法,受到正統哈佛教育的嚴格訓練,我是一個由內到外以哈佛企管和法律專業邏輯思考、做事的人。

二○○五年春,因緣際會重新回到少年時涉獵過的經典之中,一頭栽進包括儒、道、法、兵、縱橫、釋(特別是禪宗)各家在內的古籍,遨遊在廣義的儒家思想之中。以哈佛灌輸給我的思考邏輯細讀中國經典,驗證內涵,領悟真義,正是——孔老夫子遇上了哈佛,故取之以為書名。

孔子遇上哈佛,其結果和少年求學時學習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迥然不同!不僅在人生道路上已經累積了相當里程,在人生考場上也經歷了無數大考、小考的我,再讀道、神、聖、賢傳世經典,就好像看到一張生命大地圖、讀到一本人生處世解題大全;而以哈佛的思考邏輯檢驗經典的內涵,竟然發現:原來,要成功地應付人生的各項挑戰,要擁有精彩人生,苦思不得的方向、道路、方法和解答,竟然全都已經寫在被我們長期忽略、束之高閣的經典之中了。

好東西要與人分享。在我過去幾年公開分享經典心性智慧的場合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經典看來真的很有用,能推薦一本入門的經典嗎?」可惜的是,每本經典都非常精彩,但切入點和重點各有不同,可謂各擅勝場,要選出其中一本做為學習經典的入門讀物,卻可真是不大可能!

針對這個需求,寫書的念頭因此而生:以議題分篇的方式,從百部經典中,把咱們老祖宗對特定重大議題的立場和論述集成一篇,讓現代人由閱讀書中議題,就學到了道、神、聖、賢傳世經典中對那個議題的所有相關論述,豈不美哉!

沒有文史的專業訓練,我寫的這本書不是學術作品,也不談考據訓詁,只是一本幫助讀者輕鬆扮演好「人」這個角色的生活、生命工具書。這本書效法孔老夫子「述而不作」的精神,不另立理論,只匯整三千年道、神、聖、賢在人生重要議題上的心性智慧,以繼往開來,薪火相傳,做為有志者實踐順遂人生的參考書。

(以上為部份摘文)

熱情推薦

古籍經典浩瀚,明知其中有寶,卻往往不知從何著手。《當孔子遇上哈佛》恰好為我們提供了此一吸收學習的管道。這本書體系相當完整,讀者可以從不同的主題略窺各種古籍經典對此一主題的看法,而且其內容與現代的管理哲學也似乎緊密呼應。 ——經營策略大師•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司徒達賢

作者歷經東西方高等名門教育的洗禮,近幾年潛心專研中國道聖先賢的智慧,經其千錘百鍊粹出人生之指南。讀本書先「學」後「多習」,「悟」後而「做」,遇「困惑」必改變遊戲規則而攻之,才能掌握命運, 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自動化之父•華人競爭力先鋒 石滋宜

本書以十八篇文章、十八句名言、引用五十多本著作,從圓融的角度舉出「道、神、聖、賢」修練佳途,讀來引人入勝,愛不釋手。這是一部教我們成功「做人」的心性智慧寶典,詳讀書中所舉眾多常例及典故來源,會讓人憑空增加人生修練功夫好幾段。——兩岸企管先驅•公益企管教育推手 陳定國

近四百年來,科技大力發展,中華兒女終於明白:王道仍須船堅炮利。全球競相提升軍備,商業化腐蝕人心。哈佛人遇上孔子,又發現原來經典十分實用,可以導正科技,並且喚醒道心,實為人類之大幸。令人感佩,更衷心讚嘆!——中國式管理大師•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 曾仕強

人類現代生活已經無法擺脫金融政治與聲光電化之學,但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湄岸旁總不免有靜默深思之士,李克明正是其中之一。這本書,融合東方老智慧與西方新知識,是東西文化相遇在一個現代人心中所撞出的火花,充滿了智慧沉澱後的深思與體會。——華碩創辦人•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 童子賢

內文試閱

以寡擊眾 取勝的關鍵在欺敵誘敵、出奇制勝、攻其不備。

使敵備多力分,我則集中一點

眾則力強,寡不敵眾,雙拳難敵四手,古有名訓。

麋鹿比虎豹弱小,但麋鹿成群,虎豹都會避開;一般飛鳥沒有鷹鷲兇猛,但飛鳥成隊,鷹鷲也不敢襲擊;聰明人即使聰明,當眾人聚在一起,聰明人也不敢去冒犯。1

有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包圍敵人;有五倍於敵人的兵力,就攻擊敵人;有多於敵人一倍的兵力,就設法使敵人兵力分散;與敵人兵力相當,就衡量狀況決定是否接戰;兵力少於敵人,就採取守勢;實力不如敵人,就要避免與敵人接戰。所以如果弱小的軍隊堅持接戰,就會被強大的敵人所俘虜。2

《孫子兵法》主張不打沒有把握的仗,在知道可以打敗敵人時才會挑起戰端,而且只在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狀況下才主動出擊。

為了取得在戰場特定點上的相對兵力優勢,《孫子兵法》力主「形人而我無形」、「致人而不致於人」,要誘使敵人照著我方所寫的劇本演。

作戰時一般的原則是:掌握主動,使敵人備多力分,我方的兵力集中於一點,而敵人的兵力分到十處。若原本雙方兵力相當,則現在已成我十敵一;即使原本敵眾我寡,人強我弱,現在敵分為十,我方就可以扳平劣勢,甚至於掌握局部兵力優勢,將敵人各部分個個擊破!。3

如果敵人在數量上占了優勢,我方更要設計欺敵,像是同時佯攻幾處,讓敵人不能不分散兵力在多處防守,而我方卻暗中集中兵力;則在總數量上敵雖勝我,在局部的某一點上——可能就是牽一髮動全局、決定全局勝負的關鍵點——我方卻有優勢的兵力,就能以多數擊敗少數。4

敵眾我寡下的欺敵手段,包括多種虛張聲勢的動作,若是能讓敵人不敢貿然立刻來攻,讓我方爭取到撤退的寶貴時間,也是保全自身的良策。 5

營造有利的環境態勢

另一本同列《武經七書》,比《吳子》更早的兵書《六韜》,是姜太公分別和周文王、周武王討論文韜武略的記載,其中太公和武王也有關於如何以少擊眾、以弱擊強的討論。

太公以少擊眾,以弱擊強的戰術,就是要在天色昏暗時、隱藏在深草之中、守候在險峻的隘口道路攻擊敵軍。而太公以弱擊強者的戰略,則是要得到大國的支持和鄰國的幫助。6

幾乎雷同的文字也出現在《百戰奇略》對「寡戰」的說明上。7

但如果己少敵眾,己弱敵強,又天不從人願,沒有深草可藏,沒有險峻的隘口道路可守,而敵軍在天色昏暗之前就已經到來;沒有大國撐腰,又沒有鄰國施以援手;那要怎麼辦?兵法告訴我們:一定要用盡辦法,改變時空,營造出對我方有利的環境態勢!

回答武王以上的問題:太公建議使用各種欺敵、誘敵的手段,騷擾敵人的行軍,拖延它的速度,讓敵軍與我相遇的時間落到日暮,讓敵軍因應我們一路上的零星游擊攻擊,改變它的行軍路線、戰術、甚至戰略,走進深草,走入隘路。我們應該以豐厚的利益好處、謙卑討好的言辭,伺候大國和鄰國的領導人、大臣和關鍵人物,以得到他們的幫助。8

把以上兵書中的戰術和戰略運用到二十一世紀的商戰上,太公要以少擊眾、以弱擊強的戰術就是:選擇對手視野會被遮蔽、自己可隱藏以出其不意攻擊對手,讓對手優勢人力和資源不能發揮效用的特定區隔市場(Market Segment)。

太公要以弱擊強的戰略就是:找到一個強有力的策略夥伴,藉重它的品牌、技術、資源等等。

典籍出處

  1. 麋鹿成群,虎豹避之;飛鳥成列,鷹鷲不擊;眾人成聚,聖人不犯。《說苑.雜言第十七》
  2.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孫子兵法.謀攻第三》
  3. 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敵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孫子兵法.虛實第六》
  4. 凡與敵戰,若彼眾多,則設虛形以分其勢,彼不敢不分兵以備我。敵勢既分,其兵必寡;我專為一,其卒自眾。以眾擊寡,無有不勝。法曰:「形人而我無形。」《百戰奇略.形戰第二十三》
  5. 凡與敵戰,若敵眾我寡,敵強我弱,須多設旌旗,倍增火竈,示強於敵,使彼莫能測我眾寡、強弱之形,則敵必不輕與我戰。我可速去,則全軍遠害。法曰:「強弱,形也。」《百戰奇略.弱戰第二十》
  6. 武王問太公曰:「吾欲以少擊眾,以弱擊強,為之奈何?」太公曰:「以少擊眾者,必以日之暮,伏於深草,要之隘路。以弱擊強者,必得大國之與,鄰國之助。」《六韜.豹韜.少眾》
  7. 凡戰,若以寡敵眾,必以日暮,或伏於深草,或邀於隘路,戰則必勝。法曰:「用少者務隘。」《百戰奇略.寡戰第十二》
  8. 太公曰:「妄張詐誘,以熒惑其將。迂其道,令過深草;遠其路,令會日暮。前行未渡水,後行未及舍,發我伏兵,疾擊其左右,車騎擾亂其前後。敵人雖眾,其將可走。事大國之君,下鄰國之士,厚其幣,卑其辭。如此,則得大國之與,鄰國之助矣。」《六韜.豹韜.少眾》

(以上摘自本書第七篇)

 

不豫則廢 居安思危,是準備的第一步。

不準備,會倒楣

人要是不考慮未來的狀況,憂患很快就會來臨!1

事先準備,就能做成,事前不準備,就會失敗。說話前有準備,就不會講得前後矛盾;做事前有準備,就不會中途發生困難;行為前有準備,事後就不會悔恨;講道前有準備,就不會辭窮。2

人的憂患,來自不準備、不想好因應的計謀。《黃石公素書》有云:「怨在不舍小過,患在不豫定謀。」「豫」就是「預」,而《兵經百言》對「預」這個字,有如下的解說:

事情出乎意料,必定心慌害怕,心慌害怕就不能在倉促中周詳思考,如此就露出失敗的徵兆了。兵法談到作戰會遇到的狀況有上千種,造成的傷害數以萬計,一定要想清楚敵人來襲時如何因應?敵人掩殺過來時如何抵擋?被敵人衝成兩段時如何對付?敵人自四方而來時如何應戰?凡是艱難危險的事,一定要預先籌劃、分別配置,一定要對預想的各種狀況有因應的方法,對預料之外的狀況有心理準備。如此一來就可以心安氣定,遇到狀況不驚慌,即使在像把雞蛋疊起來的那種狀況下,也不會有危險!3

古人出師用兵,在危險困難中進進出出,都能平平安安,沒有禍患,不是因為有什麼特別奇妙的智慧,只不過是有準備而已!4

機會眷顧有備的心智

為什麼要準備?吳起由兵家的角度,給了既清楚又簡潔的答案:戰場上,士兵往往死在他做不到的事上,軍隊往往敗在不純熟、不習慣的事上。所以用兵的方法以教練戒慎為首要之事。5

一個人學好了,再教成十人;十人學好了,再教成百人;百人學好了,再教成千人;千人學好了,再教成萬人;萬人學好了,再教成三軍。作戰取勝之道就是:以我之近,待敵之遠;以我之逸,待敵之勞;以我之飽,待敵之飢。教練的內容則是:教以圓陣,又教以方陣;教以如何坐,又教以如何起;教以如何行,又教以如何止;教以如何左,又教以如何右;教以如何前進,又教以如何後退;教以如何分,又教以如何合;教以如何集結,又教以如何解散。當士卒把在戰場上所可能碰到的每種變化都反覆練習之後,才把兵器交付給他們。這就是將領該做的事。6

用兵打仗如此,世上其他的事情也一樣:思考準備在先,事情發生在後,就會順利成功;事情發生在先,思考準備在後,就難逃失敗覆亡!7

在顯微鏡下發現細菌、在生物學發展史上享有盛名的十九世紀法國科學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根據他自身的經驗,曾留下一句名言:

就觀察而言,機會眷顧有備的心智。(Where observation is concerned, chance favors only the prepared mind.)

機會眷顧有備的心智,其實不只限於觀察一事,它適用在任何事情上。

典籍出處

  1.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篇》
  2.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中庸》
  3. 凡事以未意而及者,則心必駭,心駭則倉猝不能謀,敗徵也。兵法千門,處傷萬數,必敵襲如何應,敵衝如何擋,兩截何以分,四來何以戰!凡屬艱險危難之事,必預籌而分佈之,務有一定之法,並計不定之法,而後心安氣定,適值不驚,累卵無危。《兵經百言.智部.預》
  4. 古人行師,經險出難,安行無患,非必有奇異之智,預而已。《兵經百言.智部.預》
  5. 吳子曰:「夫人常死其所不能,敗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為先。」《吳子.治兵第三》
  6. 吳子曰:「一人學戰教成十人,十人學戰教成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千人,千人學戰教成萬人,萬人學戰教成三軍。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飢。圓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後之,分而合之,結而解之。每變皆習乃授其兵。是謂將事。」《吳子.治兵第三》
  7. 謁問析辭勿應,怪言虛說勿稱;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說苑.談叢第十六》

(以上摘自本書第八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