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5 第15期
   創新者的大腦,就是不一樣


定價320元 79 折優惠價253(2013.5.31截止)

很棒的點子,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掌聲?
有創意的發明,為什麼不容易推廣上市?
阻礙在通往成功路上的石頭是什麼?

透過神經科學家引導,啟動你的
「偶像破壞」DNA

本書分析開拓新領域的標竿人物如打造動畫王國的迪士尼、物理學家費曼、人權鬥士金恩、逆向投資大師德雷曼、畫家畢卡索、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等人的故事和經歷,讓你看到這些挑戰傳統、跨界思考的偶像破壞者,他們的大腦如何與眾不同。

作者將腦神經研究的觀點,應用在心理學和經濟學面向,歸納出偶像破壞者必須具備三種重要能力:

1.〔洞見力〕感知能力強,思考不走捷徑,見眾人所未見──看清事物的本質;
2.〔意志力〕克服恐懼、勇敢冒險,不讓情緒干擾判斷力──你管別人怎麼想;
3.〔說服力〕善用社會技巧,建立人脈,將新觀念推向大眾──聽我的就對了!

這三種能力各有演化和神經科學方面的基礎。到底創新的想法如何產生?獨排眾議、堅持理想需要哪些條件?發揮影響力並改變世界的最佳途徑是什麼?

《商業周刊》第1324期「商周書摘」選書

吳靜吉 政大創造力講座主持人|南方朔 文化評論家|詹宏志 PChome Online 董事長|專文推薦

第14期 披上白袍,第一次到非洲
第13期 足部保健DIY,戶外運動更健康
第12期 後宮解密:清朝皇帝與后妃
名家推薦

神經科學家揭露不同凡想者的成就三部曲

文◎吳靜吉(政治大學創造力講座主持人)

  參與政大的「創新研究」計畫,有很多機會聆聽青年學者談論他們有關文創、服務和媒體,以及科學與人文基礎的創新研究。聆聽的過程中總有一些觀念在腦海裡,或獨立浮現,或互相碰觸,有時甚至糾纏不清。直到有一天,流行音樂和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突然在腦海中相偕同行。

  好奇心起,相信一定有學者運用 fMRI 測量人類,對流行音樂的喜惡、選擇、購買、聆聽、決策和行為。很快就在網路上找到了柏恩斯教授(Gregory Berns)的研究發現之新聞。他原來的研究是要了解同儕壓力對青少年選擇歌曲的影響,但在二○○九年的《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電視選秀節目中,聽到贏得第八季冠軍的克里斯.艾倫(Kris Allen)所唱的「抱歉」(Apologize),他靈光一閃,馬上回去查驗二○○六年他讓青少年聆聽一百二十首他們陌生的流行歌曲選段的腦部反應資料。他發現,聆聽音樂時的腦部反應,可以預測歌曲後來是否流行,但用筆紙的評分就沒有預測的功能。讀完了這樣的新聞之後,我對柏恩斯的其他研究產生興趣,原來他在二○一○年已經出了這本書的第二版。

  看《偶像破壞者》這本書好像在閱讀各行各業創意人和創新者不同凡想的故事,真的是欲罷不能。

  他認為一個偶像破壞者必須具備別具洞見的知覺、克服恐懼的勇氣和社會技巧。成功的偶像破壞者會從新穎而且有意義或有用的角度,來看清一個現象或事物;唯提出獨創的觀念時,可能會激起不確定和被排斥的恐懼,但是他會抑制腦中的「杏仁核」,不讓恐懼支配他的決定;最後他會發揮社會技巧影響別人接受他的觀念。

  他寫道:「神經科學家繼續揭露許多大腦的祕密,和生物功能如何在某些時候妨礙創新思考。知道大腦的哪個部位負責關於知覺、恐懼和社會關係的功能,讓我們了解這些功能可能出什麼問題,以及如何改正錯誤。如果我們已學到有關大腦的任何東西,那就是它不可思議的適應力。在基因設定生物基礎的情況下,大腦的結構並非固定不變。幾乎大腦裡面的任何功能都能透過努力工作、練習和經驗加以改變。」(引自本書第 258 頁)。

  書中所舉的創意人和創新者,從大家耳熟能詳的科學家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沙克(Jonas Edward Salk);企業家巴菲特、賈伯斯、麥當勞的克羅克(Raymond Albert Kroc)、比爾.蓋茲、福特;政治家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前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Alois Schwarzenegger);藝術家畢卡索、梵谷;鸚鵡螺健身器發明人瓊斯(Arthur Jones)和民營太空飛行的創始者迪曼蒂斯(Peter Diamandis)等等,但也有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人物之不同凡想的案例。

  其中有兩個已經克服了恐懼的創意人,最後卻因為缺乏適當的社會技巧,而在生前沒有得到應有的掌聲、名聲和銅板聲。梵谷是我們大家熟悉的,作者也舉梵谷和非常成功的畢卡索,以故事的方式描述他們在第三階段的社會技巧如何影響一個失敗一個成功的歷程。貫穿整本書籍「調頻無線電」的發明者阿姆斯壯(Howard Armstrong),則是我完全陌生的,作者也信手拈來描述他可以成功而沒有成功的原因和過程。

  其中我最最陌生的創新者,居然是藍山雀(blue tit),連鳥類專家都不知道哪一隻才是真正的創新者,但是牠們的文化學習機制以及創新擴散的效果令我著迷。突然對「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即將上演的《台灣動物昆蟲創意展》找到了我們人類應該向動物學習的有力證據,這個展覽的目的是「換個角度看世界,發現大自然裡豐沛的藝術與想像、知識與創意」。

  英格蘭的南安普敦(Southampton)港口附近,當地的居民每天早上睡眼惺忪開門拿取新鮮的牛奶時,意外發現瓶口上的錫箔蓋不僅被打開,連鮮甜的奶油也不翼而飛。警察對當地及鄰鎮的這類竊案束手無策,後來意外發現竊賊竟然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英國鳥──藍山雀。第一隻發現並成功實踐這種乾淨俐落的偷竊花招之藍山雀,也可以算是創新者。雀雀相通,而發揮創新擴散效應,柏恩斯根據追蹤研究這個事件的鳥類專家之分析,認為這些鳥也有文化學習的能力:藍山雀彼此教會偷竊花招,互相學習。他相信連鳥類都會的學習機制,「人類接納新觀念的方式其實早已深深植根於生物機制中」。

  所謂偶像的破壞,就是指創意和創造力的發揮及其實踐。有些人,可以從不同的、新穎的,而且有用、有意義的角度發想創意。但是人類一方面需要持有與眾不同的獨立態度和行為,而另一方面也希望被自己認同的團體所接納。因此,當我們發想與眾不同的觀點或創意時,對於這些觀點或創意之發展的不確定性,很可能會產生不確定的恐懼。當然,與眾不同也害怕被別人嘲笑、排斥,甚至敵對。

  為了驗證人類在團體壓力下害怕因與眾不同而受排擠的證據,他引用了在普通心理學課本中最基本的研究。第一個是阿希(Solomon Asch)的順服同儕研究,第二個是米爾格蘭(Stanley Milgram)的服從權威研究。這麼熟悉的研究在他的筆下轉化成非常有趣的故事,讀起來好像作者實際參與或觀察兩位學者的研究、兩人師徒關係的互動及其創意觀念的發想,甚至實踐的歷程。他們兩人的師徒關係以及他們的猶太背景如何影響他們的研究,讓我有舊知新解的喜悅。

  許多偶像破壞者因為無法克服恐懼而放棄創意,社會的損失有多大可想而知;有些創意人或偶像破壞者雖能夠克服不確定和外在壓力的恐懼,但沒有在生前獲得肯定而鬱鬱寡歡,如阿姆斯壯和梵谷,因為他們缺乏社會知能或所謂的EQ。

  因此,柏恩斯建議不管是企業的、政府的或教育的組織中,具有不同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夠在團隊中產生互補作用是必要的。政府的團隊中最缺少的,可能是創意人或創新者。同樣的,社會上的創意人或創新者,如何將其獨創的觀念、創新的計畫讓投資者、領導者、同儕或使用者接納,也需要培育EQ的知能。

  創意、創新、創業、團隊合作、跨領域、跨界、EQ和說故事,是今天幾個關鍵的態度、能力和行為。這本書適合大家「悅」讀。

──摘自《偶像破壞者:不同凡想的成功法則》推薦序

回首頁 |   TOP

 地址:台北市南昌路二段81號6樓.TEL:(02)2392-6899.FAX:(02)2356-4929.服務信箱:ylib@ylib.com訂閱/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