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本書的禁忌症與適應症
文•攝影◎阿布
這不是一本關於醫龍或史懷哲的書。
我在兩位主治醫師的指導下負責內科病房,粗略估計,大約有兩到三成的病人無法活著離開醫院。我們的病人幾乎全都是愛滋病患者,不但無法根治,甚至許多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死去。身為醫師,我無法阻止這一切。
這不是一本歌頌神妙醫療在非洲大陸救苦救難的書。
台灣駐史瓦濟蘭的醫療團有該國唯一的神經外科醫師與神經內科醫師,也提供了史國政府最新的電腦斷層儀器,是腦外傷、水腦症、或癲癇患者的最後希望。但在病房裡,連基本的檢驗與X光都會缺貨,甚至連換藥給藥都能出差錯;醫療在這裡只能在基礎中掙扎。
這甚至不是一本賺人熱淚的書。
我知道,寫那樣的書只須強調非洲人多貧窮多可憐,疾病帶來多大的痛苦,附上孩子們天真無邪笑容的大張照片,很容易讓人流下兩滴淚,掏出原本要吃大餐的五百塊投入捐款箱,馬上感到道德盈滿靈魂提升。但這樣的觀點並非全貌,單純的同情往往來得太過輕易與單薄;我們很容易感覺到可憐,闔上書嘆口氣然後因為心裡廉價的同情而原諒自己。但世界並沒有改變,問題不會消失。
因此這是一本關於挫折的書。在寫作的過程中,我逼自己面對自己的無能為力,自己的弱小,在一場一場與死神的對弈中又輸掉了那盤棋。在這個死亡無處不在的病房裡,我收起在台灣醫學中心裡仗勢著醫療資源後盾而過度膨脹的自信心,開始謙卑地學習一個醫師最基本的課題:當我已經無法治癒疾病,是否能最少維持一點陪伴,一點尊嚴?
除此之外,這也是一本關於人的書。關於各種疾病、病人,以及關於在貧富不均的社會裡,人性可愛與醜陋的一面。我無意將史瓦濟蘭美化為一個天堂,因為每個地方都可以看見魔鬼的影子;而只有勇敢面對他,才有可能發現後方來自天堂的微光。
最後,這也是關於我的書。這本書記錄了我2011至2012年間在史瓦濟蘭的大小事。我不是英雄,不是醫龍,只是個剛畢業就到非洲服役的年輕醫師;對結核菌會恐懼,在參觀機場時會想家,遇到死亡時也想別過頭不去看。我在院子裡試著種菜養雞養鵝,想像當個農夫;因為害怕發胖而努力運動,也曾為技術團的狗狗大傻過世而難過許久。我試著將過去的生命與非洲經驗連結起來,許多看似沒有交集的弧逐漸構成一條幽深的隧道,然後發現:這條隧道其實就是答案的本身,我正走在其中,一步一步穿過它。
【作者簡介】阿布
阿布畢業於長庚大學,目前為一般科醫生。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首獎……等,作品入選年度詩選與年度散文選。醫學院畢業後,以外交替代役身分,加入台灣駐史瓦濟蘭醫療團,到當地進行醫療服務,獲選為內政部一○一年績優替代役男。這趟非洲之行,他記下了在史瓦濟蘭行醫的所見、所聞、所感。
現居南台灣,持續用聽診器和耐心療癒病人、用筆桿療癒心情,並於《當代醫學》雜誌「行醫天下」專欄、《皇冠》雜誌……等報刊雜誌連載醫學散文。
著作:
2010年,出版遊記《絕色絲路 千年風華》(大旗出版):教育部滿天星計畫優良圖書
2012年,出版詩集《Deja vu似曾相似》(遠景出版):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出版補助
2013年,出版散文集《實習醫師的祕密手記》(天下文化出版)
──摘自《來自天堂的微光-我在史瓦濟蘭行醫》作者序
回首頁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