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水泡護理與治療
文◎約翰.馮霍夫 John Vonhof(資深越野路跑與超馬跑者、急診醫療輔助員、骨科技術士) 譯◎簡政章
水泡剛開始會紅腫,如果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可控制紅腫。放任不管,紅腫會形成惱人的水泡,害你棄賽。水泡不但很痛,還會讓你的步態改變(因為你怕踩到水泡),步距也跟著改變,進而導致受傷。
紅腫相當容易預防及治療,水泡就不一樣。很多運動員以為包紮水泡只有一種方法,這一章卻會教你很多種應付水泡的方法。有些方法簡單又快速,而有些方法是為了超馬或極限冒險賽設計的,所以複雜又花時間。
找出水泡產生的原因,並且消除這些原因,也是治療水泡的一部分。要找出所有的起因並不容易,可能是襪子內部接縫接觸到小腳趾所引起(這種情況太常見了),也可能是鞋子不合腳,鞋子或鞋頭太短。趾甲太長的話也有嫌疑,可能勾到襪子,讓襪子在該部位起皺褶。下坡路也可能是元凶。此外,問題也可能是出在跑者本身的小腳趾,也許他的小腳趾比一般人的長,或是角度特別,以致於容易受到摩擦。換句話說,你必須整體觀察鞋襪是否合腳,以及你的雙腳和周遭的一切。單純把水泡包紮好就繼續跑下去,也只是治標不治本而已。
治療紅腫
多數跑者都有這種經驗:在容易形成水泡的部位,會先出現紅腫,紅腫可能伴隨著刺痛或灼熱感。紅腫的周圍顏色較淺,越往中心接近受摩擦的點,皮膚就越充血。局部的表皮因為充滿體液而突起,一顆水泡就此形成。
當你感覺到皮膚出現紅腫時,請檢查看看襪子是否起了皺摺,重新調整好鞋帶,然後確認鞋子裡沒有會刺激到皮膚的碎屑。
你必須在紅腫變成水泡之前就做好處理。開始感覺得到紅腫的時候,就需要防護,要是不管紅腫而持續跑下去,只會讓情況惡化,演變成更難纏的水泡。你可以用膠布或本書介紹過的水泡治療產品來保護紅腫的部位。如果你在腳上塗了潤滑劑或是足粉,那麼先用酒精棉擦拭患部再貼上膠布、自黏保護墊或 moleskin 水泡貼。要是在荒郊野外,腳出現紅腫的話,可以先在紅腫的皮膚上塗一點護脣膏,要不然就是用一片能量飲料的外包裝或亮面的紙,把紅腫的皮膚和鞋襪隔開。
腳部受到鞋、襪壓迫後容易引起紅腫。檢查一下你的鞋靴,看看是否有可疑的壓力點需要修改或去除。鞋子的側邊可能需要割開,也或許是鞋頭部分需要剪掉,先切割好一個小洞,然後有需要的話再慢慢加大。確認一下襪子是否有皺褶,用手摸摸襪子裡面,要是有鬆脫的毛球就拔掉。穿好襪子以後,用手順著腳的曲線將襪子撫平。
紅腫之後:起水泡
基本上,水泡算是運動傷害,而且大家都知道水泡有多痛。腳的敏感處只要長出一顆水泡,美好的一天也就這麼毀了,幾個月的訓練和昂貴的參賽費用也付諸流水。很多運動員的水泡防範自我教育有待加強,水泡護理的常識也不足,他們誤以為水泡無可避免,也是跑步或登山的必經過程。雖然我常開玩笑說要頒獎給水泡最大顆的人,不過,我常在救護站裡脫下選手的鞋子時,看到兩隻腳的皮膚各剝落一大半的那種慘狀,我就知道該給他們的不是獎,而是腳部保養的教育知識。
超馬選手都知道,水泡是個人問題,適合某人的方法可能不適合別人。你必須實驗,實驗,再實驗,不管是黏貼膠布、綿羊油滋潤膏、跑步潤滑膏、凡士林還是換成較寬較長的鞋子,要找到自己的方法。如果某個方法無效,也不必硬要試到有效。
形成水泡所需的時間和狀況因人而異。跑者和登山客在下坡時,腳趾和腳前端容易受到摩擦,而形成下坡水泡。上坡時,腳跟和阿基里斯腱附近的皮膚容易形成上坡水泡。腳跟起水泡可能意味著足跟杯太寬,腳趾上方或前端或兩側腳趾外側出現水泡的話,則可能是受到鞋頭的摩擦。
基礎水泡學
要成功的治療水泡,必須對水泡形成的方式有初步的瞭解。高溫、摩擦、還有水分是水泡的形成主因。研究顯示,腳在穿上鞋子或靴子之後,往兩側、前後或上下移動時,很多部位都會受到摩擦。隨著運動的密集度、襪子的移動、鞋靴的彈性等因素不斷改變,在活動的過程中,這些摩擦點也有所變化。
皮膚表皮層受到摩擦,再往下摩擦到真皮層,兩層皮膚之間的摩擦力就是形成水泡的元凶。表皮層跟真皮層逐漸分離時,淋巴液也慢慢填滿中間的空隙,水泡就此形成。要是水泡形成的位置較深,或是受到後續跑步或走路的壓迫,淋巴液裡可能會有血。當淋巴液將表皮層撐起時,皮膚所需的氧氣和養分供應中斷,這塊表皮就變成死掉的皮膚。水泡外層的皮膚很容易爆裂,爆裂後淋巴液流出,皮膚也失去天然的防護屏障功能。水泡下層的皮膚既脆弱又敏感,此時最容易受到感染。
表皮受到摩擦時,皮膚各層之間也會產生摩擦。預防水泡就必須減少摩擦,減少摩擦的三個方法是:穿上雙層襪或內襪加外襪、用足粉讓雙腳保持乾爽、使用皮膚潤滑劑減少乾裂。濕潤的皮膚所受到的摩擦力更大,容易長水泡。不合腳的鞋墊和鞋子會造成壓力點,增加摩擦。
有些運動員會下意識的把腳趾縮緊,在著地和離地的轉換過程中,這一個腳趾往下捲曲的動作可能讓腳趾起水泡,或讓趾甲受傷。
治療過程的第一步就是脫掉鞋襪。如果你可以在營區休息一天不穿鞋襪,不但比較舒服,也加速雙腳的復原。穿涼鞋時不要穿襪子,讓水泡透氣,也有助於復原。
盡量避免讓水泡上面長出新的水泡,如果你的水泡正在癒合,保護好脆弱的部位。
水泡的種類
水泡種類繁多。根據我的經驗,腳趾和腳跟水泡最為常見,接著是前腳掌和厚繭水泡。
腳趾水泡
鞋頭長度不足,或鞋頭高度(空間)不足,會讓腳趾受到磨擦而起水泡。腳趾水泡的另一個起因是趾甲沒有修剪整齊,使襪子勾到趾甲,把趾甲推回趾緣,使趾甲底下形成水泡。趾縫的水泡一般是因為皮膚相互摩擦,而腳趾底下長水泡通常則是鞋墊的摩擦力造成。小腳趾也時常因為捲曲在旁邊的腳趾底下,經擠壓摩擦而起水泡。要預防腳趾起水泡的話,重點要放在鞋頭(寬度足夠)以及趾甲(修剪整齊)。另外,印金足五趾襪對於腳趾容易起水泡的人也有幫助。
前腳掌水泡
前腳掌的水泡禍首可能是襪子或鞋墊。用潤滑劑或足粉就可以有效預防摩擦,換掉鞋墊也會有改善(因為鞋墊表面可能太粗糙)。在鞋墊上貼一片 ENGO 貼片即可有效的降低摩擦力。
腳跟水泡
腳跟是運動員比較常起水泡的部位之一,為什麼呢?最佳解答是:腳跟在鞋子裡上下左右移動非常頻繁。有些鞋子的足跟穩定架後面有一枚彎曲的塑膠片,這枚塑膠片有時候會刺激、摩擦到腳跟,引發紅腫進而形成水泡。鞋墊的邊緣和鞋子的內部交會處,則是另外一個可能引起刺激的點。用你的手觸摸一下,因為縫線或足跟穩定架的硬塑膠片都可能引起水泡;接著再摸一下鞋墊的邊緣,有些鞋墊邊緣很厚,而有些則很薄,換個比較貼合的鞋墊才不會出現問題邊緣。
腳跟底部起水泡的話,可能是鞋墊表面粗糙或是襪子破損,也可能是布料的紡織方式刺激到皮膚。
陡峭的下坡路可能讓整個腳跟佈滿大水泡,處理的方式是先排出水泡液,再將 ENGO 貼片貼在接觸腳跟的鞋墊表面。把氧化鋅注射到水泡裡,能讓新的皮膚保持乾爽,貼上膠布後,走路或跑步也都不成問題。
厚繭和水泡
一位極限冒險賽運動員告訴我:「幾位隊友為了預防水泡,所以沒把腳底厚繭除掉,結果長的水泡最多。」這種情況我看多了。腳底有一層厚繭,對於預防水泡雖然稍有幫助,可是一旦長出水泡,情況會很嚴重,因為水泡在厚繭底下形成的話,通常會比一般水泡更大更深。重要的是,要幫厚繭底下的水泡排出液體,非常困難(因為水泡的確切位置和深度難以判定)。有厚繭就應該去除,保持皮膚的柔軟,對你比較有好處。
像水泡又不是水泡
有時候你發現腳趾上有一顆水泡,結果並不是水泡。黏膜皮膚囊泡是一種單一結狀腫塊,能在腳趾上方形成,好發於趾甲後方的關節處。這些囊泡既堅硬又有彈性,而且含有透明液體,形成的原因是關節囊衰弱。可用矽膠腳趾套防止摩擦,不須特別治療,也可以接受手術割除。
一般水泡護理
布萊恩.柏格隆醫師建議,治療水泡時,要顧慮到以下四個目標:
■ 避免感染
■ 減低疼痛和不適
■ 阻止水泡進一步擴大
■ 加速復原
一般人的水泡護理方式是用紗布、moleskin 水泡貼片加上凡士林,然後自求多福。這點任何人都做得到。不過,要把水泡處理到使你能繼續跑步或健行,則是一門藝術。
用 moleskin 水泡貼片來保護長出水泡的部位,是處理水泡的傳統做法。如果水泡完整,剪下一塊 moleskin,比水泡邊緣多出約 1 到 2 公分,中央容納水泡的洞要比水泡稍微大一點,然後貼在水泡周圍的皮膚上。接著在水泡表面塗上綿羊油滋潤膏,或是藥用凡士林。最後的步驟是在 moleskin 上貼一片膠布。避免使用紗布,因為紗布材質粗糙,會刺激到皮膚。
我個人不愛用 moleskin 水泡貼片,因為它黏不牢,而且太厚,無法順著腳的曲線貼平。本書在〈水泡的膠布黏貼法〉一章介紹過的產品,都能用來替代 moleskin 水泡貼片。在水泡上面黏貼膠布或 moleskin 時,盡量黏貼平順。用手指的壓力把水泡上的 moleskin 推平,固定好之後,再重複做幾次推平的動作。記得膠布或 moleskin 必須剪得夠大,必須要延伸到水泡的邊緣之外。使用膠布或 moleskin 時,最容易失敗的原因就是接觸面不足。水泡越大,膠布或 moleskin 就要越大,盡量蓋足水泡邊緣以外皮膚的黏貼範圍。
基礎水泡修護
如果上述的治療方式沒效,或你必須繼續跑步、健行前進,則可趁水泡變大或破裂前,先花點時間修護。柏格隆醫師建議,水泡若長在受力的部位,直徑又超過 2 公分,那先排出水泡液然後包紮。排出水泡液的工具有兩種,一種是針,另一種是尖頭小剪刀或指甲剪。我個人的建議是,如果水泡長在受力的部位(腳趾、足弓、前腳掌等等),或是引起疼痛或不適,就應該要排出水泡液。根據我的經驗,小顆水泡比較容易處理,等到變大或破皮就很棘手。
照以下步驟用,針排出水泡液:
1. 水泡周圍的皮膚先用酒精棉擦拭乾淨。
2. 針頭用火柴的火焰消毒過(避免沾到炭灰),用針刺二到四個洞,過程中,把針左右移動把洞口撐大,以防止閉合。不要開出一個大洞,免得後續跑步或健行時,水泡表皮剝離的機率增加。
3. 依照行進時腳部受力或地心引力的方向,決定刺破水泡的頂端、側面或底部,以便排出多餘的液體。一般來說是朝向腳的後方或外側。
4. 用手指施壓擠出水泡液後,用面紙吸走液體。
5. 繼續護理水泡前,先清潔乾燥皮膚。必須保留外層的死皮。
不要讓水泡液重新填滿,這一點很重要。本章稍後會介紹水泡護理產品,可以用來來保護水泡。經常回頭再檢查一次水泡,有液體就再清掉。
如果你很容易紅腫或起水泡,包紮前先點幾滴 Anbesol 或 Cankaid 藥水,這兩種產品藥房都有賣,一般是用來麻醉牙齦,不過也可以用來麻醉腳上的痛點。排出水泡液較好的方法是:用一般的指甲剪或尖頭小剪刀,在水泡邊緣適當的位置及相對 180 度的位置,各剪開一個洞,這樣可讓地心引力和毛細現象同時作用,加上肌肉動作,就能完全排出水泡液。指甲剪的切口呈 V 字形,並非只是一個洞。足科醫師丹.辛普森認為,指甲剪比剪刀容易操控,因為手和水泡的距離較近。指甲剪的刀刃短,能防止切口太深。
當你得繼續健行或跑步時,還有一個方法有助於水泡排出液體,多日賽的選手尤其適合使用:一天的賽事結束時,如果長出水泡,先排出水泡液,然後用酒精消毒一根針與一小段的線,用針將線穿進水泡的一邊,再從另一邊穿出來,水泡的兩邊各留下約 2.5 公分的線頭。這條線的作用就像油燈的芯,不管是跑步或睡眠中,會持續排出水泡液。
不管用什麼方法刺破水泡,目標都是排出液體,讓水泡開始癒合,刺破水泡就是要讓地心引力和壓力逼迫水泡液流出。
在某些情況下,最好不要排出水泡液。內部帶血的水泡,切勿刺破,因為細菌很容易經由真皮層進入到血液當中,造成感染。可以在水泡周圍墊上 moleskin 水泡貼片或自黏保護墊,當水泡自行癒合後,血液會從鮮紅色轉變成紅棕色。
水泡液看起來混濁或不透明的話,也不可刺破水泡。正常的水泡液透明無色,顏色改變則意味著受到感染。如果是透明的話,可以排出水泡液,塗上抗生素藥膏,再蓋上一層保護膜,每天三次檢查水泡是否有感染的跡象,每次檢查時,塗上一層新的抗生素藥膏,然後換掉包紮材料。提早治療能防止感染惡化。
如果水泡已經破裂,就要看皮膚的狀態了。如果表皮大致完整的話,破裂的水泡可以治療,應該先用本章提到的方法將水泡加以清潔,然後使用本章稍後介紹的水泡護理產品來護理。
如果表皮已經剝落或是只剩一小塊皮膚,仔細的把鬆散的皮膚剪掉,清潔患部,然後用後續介紹的產品覆蓋水泡。水泡癒合後,再把多餘的皮膚修剪掉。
──摘自《護腳聖經》第 21 章〈水泡〉
回首頁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