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刊日期:2013/2/26
12期 後宮解密:清朝皇帝與后妃


定價480元 79 折優惠價379(2013.4.12截止)

雍正的後宮,確實有一個熹貴妃(當然絕不是甄嬛),她就是皇四子弘曆(乾隆)的母親孝聖皇后。但後世對於乾隆的生母,為何會衍生出諸多傳聞和疑點?
敦肅皇貴妃這個名兒,知道的恐怕不多,但提起川陝總督年羹堯來,很多人就熟知了。敦肅皇貴妃年氏就是年羹堯的妹妹。在正史上,她會恃寵而驕、最終被雍正賜死嗎?
努爾哈赤臨終前,真有留下遺命,令大妃阿巴亥──也就是多爾袞的生母殉死嗎?
清朝總共有 27 位皇后,當皇后時間最短的是康熙帝的孝懿皇后,她的皇后生涯只有八個小時,原因何在?
香妃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傳說、太多的謎團與想像空間。歷史上真實的香妃,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長期以來,慈安給人們一種忠厚老實、不關心政治、凡事依賴慈禧的印象。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
若要推舉一位清朝最賢明淑慎的皇后,首選會是哪一位?(可不是孝莊唷)

《清皇陵地宮親探記》作者徐廣源,有鑑於清宮劇的熱映,誤導大眾視聽,乃運用自己掌握大量清宮檔案和長期研究清朝陵寢、后妃的優勢,從清朝二百多名后妃中選出 26 人,包含:失蹤的皇后──順治帝的第一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擁有眾多謎團的妃子──贏得乾隆帝寵愛和信任的容妃(香妃),第一個敢向封建皇帝提出離婚、通過法律手段獲得成功的皇妃──宣帝漙儀的淑妃文繡等最有名的、爭議較大的、被誤導較多的,完成了《大清后妃寫真》。通過正史和清宮檔案,在「真」、「細」、「實」、「全」等方面下功夫,還她們以歷史真面目。不僅介紹后妃的生平,對后妃死後的情況及陵寢也多加著墨,是大清后妃生活的真實寫照。

閻崇年(歷史學家、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苑洪琪(前北京故宮博物院宮廷部副主任/研究館員)專文推薦

共有哪 26 個后妃?請看全書目錄>>


第11期 透視西方大國煉金術
第10期 聰明是天賦?還是習慣?
第9期 親密教養,孩子更獨立
第8期 跟MIT學破壞式創新
精采書摘

絕色美女──董鄂妃

文◎徐廣源

  董鄂氏既不是順治帝的原配皇后,也不是嗣皇帝的生母,還沒有撫育幼帝之勞,更沒有給大清王朝做出過特殊的貢獻,但她卻聲名顯赫,為人熟知,這是為什麼?就因為她不僅是清朝一位絕色美女,更因為她與順治帝有一段非同尋常的愛情生活,有許多關於他們倆的軼聞傳說,所以她才名聲大振,遐邇著聞,幾百年來一直頗受世人的關注。

  董鄂氏是內大臣鄂碩的女兒,滿洲正白旗,屬於上三旗。她生於崇德四年(一六三九年),比順治帝小一歲。董鄂氏冰肌玉質,天姿國色,從幼年就顯示出異常的聰慧。她長大以後,舉止有度,落落大方,有母儀之風。據說她讀過的《女誡》、《列女傳》能做到過目不忘。她不僅知書達禮,而且對針黹女紅也很內行,可以說封建社會提倡的婦女「四德」(婦德、婦容、婦工、婦言)她無一不備,而且非常標準。所以她從小就譽滿鄉里,遠近聞名,是一位極品的美女。

  順治十三年(一六五六年)八月,董鄂氏進入了大清的皇宮,當時她十八歲。據順治帝說,她入宮以後,皇太后(孝莊文皇后,下同)就喜歡上她了,所以在八月二十二日,皇太后降下懿旨:

  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性資敏慧,軌度端和,克佐壼儀,立為賢妃。

  順治帝遵照懿旨,在八月二十五日命禮部查照典禮,選擇吉期,準備冊封事宜,將上述情況迅速上奏。

  其實,董鄂氏入宮後,是順治帝一眼就喜歡上她了,想封她為賢妃的。

  在董鄂氏入宮之前,順治帝已先後立過兩位皇后。原配皇后雖然貌美聰明,但因奢侈無度,醋意太強而被廢掉。第二位皇后就是當時的現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又因過於忠厚而乏長才,被夫君冷落。順治帝雖貴為天子,後宮佳麗不少,但使他滿意的幾乎沒有,他的婚姻生活很不如意。就在這個時候,天姿國色的董鄂氏入宮了。她以美貌、知理、溫柔、賢淑、善體人意很快地就征服了順治帝的心。董鄂氏的溫馨如絲絲春雨,灌進了順治帝因長期得不到真正愛情而漸趨冰冷乾涸的心田,使他嘗到了夫妻恩愛的甜蜜,領略到了女人的巨大魅力,使他恢復了對生活的信心,增加了生活的勇氣。他們倆雙雙墜入了愛河,傾心相戀,互為知己,大有恨相見太晚之意。自董鄂氏入宮之後,內庭中如雲的佳麗,成群的美女,皆黯然失色。董鄂氏寵冠後宮,在順治帝的心目中是無與倫比的天下第一美女。他認為僅將董鄂氏封為妃,已不能彰其賢德,更不能表達對她的愛。所以在封妃的諭旨剛發出三十六天,冊封禮還未舉行,在九月二十九日,順治帝又向禮部頒發一道諭旨:

  朕前奉聖母皇太后諭:「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立為賢妃。」本月二十八日,又奉皇太后諭:「式稽古制,中宮之次有皇貴妃,首襄內治。因慎加簡擇,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應立為皇貴妃。」爾部即查照典禮,於十二月初六日吉期行冊封禮。

  按照往例,女子入宮,往往先封為答應、常在、貴人,第一次就封為嬪的很少。而董鄂氏入宮就封為妃,一個月後又晉封為皇貴妃,跳過了貴妃這一級,起點之高,晉封之快,在清朝少見。董鄂氏是有清以來第一位戴上皇貴妃鳳冠的女人,因為在她之前,大清的後宮中還從來沒有過皇貴妃。董鄂氏的入宮,使本來就頗受冷落的孝惠皇后更是雪上加霜。順治帝曾萌發了讓董鄂氏取代中宮皇后的想法。他為了給以後廢掉皇后鋪平道路,曾以皇后對待皇太后侍奉不周,禮節有闕為理由,停止過皇后的中宮箋奏。董鄂氏得知了皇帝的這個意圖後,跪在地上向皇帝哀求說:「如果陛下非要廢掉皇后,那麼我也不想活了。」由於董鄂氏的在背後苦苦地勸阻,孝惠皇后才倖免被廢。皇后之位雖然保住了,但形同虛設,後宮事務幾乎都由董鄂氏來管理。這一點順治帝並不隱諱,他公開說:「宮中庶務,曩皆擗經理,盡心檢核,罔不當,雖未晉后名,實后職也。」意思是說:後宮的大小事務都是由董鄂氏管理,凡她經手的事,任憑你檢查,沒有一件是辦理不妥的。她雖然不是皇后,實際上她所做的都是皇后職權範圍內的事。

  順治十四年(一六五七年)十月初七日丑時,董鄂氏生下一個男孩,她與順治帝有了愛情的結晶。寵妃生子,愛屋及烏,這個男孩自然倍受順治帝的鍾愛。在這個皇子之前,順治帝已經有了三個皇子,按排行,這個皇子應稱為皇四子,可是順治帝卻公開稱這個皇子為「朕第一子」。這是為什麼呢?是順治帝的口誤嗎?決不是。如果說一次口誤還有可能的話,那麼他多次說「朕第一子」難道還是口誤嗎?後來他給這個皇子寫的墓誌上也是這樣稱的,而且刻在了石板上,難道這也是口誤嗎?順治帝稱董鄂氏所生的皇四子為第一子,是有他深刻用意的。一是表明這個皇子在順治帝心目中占據著第一位置;二是表明這個皇子在諸皇子中最為尊貴;三是暗示這個皇子在將來皇位繼承序位上排在了第一位。此前出生的那三個皇子,皇長子牛鈕早殤,皇二子福全和皇三子玄燁的生母都是地位很低的庶妃,這兩個皇子都屬於庶出。因此董鄂氏生的這個皇子在各方面都占有絕對優勢。順治帝稱之為「朕第一子」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順治帝將這個皇子視如心肝寶貝。無奈這個男孩福薄命苦,在人世上只活了一百零四天,就成了歷史的匆匆過客,連名字還未來得及取。

  愛子的夭亡,給順治帝和董鄂氏的精神打擊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對董鄂氏的打擊最重。因為她清楚地知道這個皇子是自己將來命運的保證,也是固寵的重要條件。如今這個皇子沒了,怎會不使她痛斷肝腸?她知道順治帝和皇太后對這個皇子的夭折也是極為悲傷的,所以為了安慰夫君和婆母,她在他們面前還要含悲忍痛,強裝笑顏。精神上的折磨,巨大的悲痛,使得這位柔弱女人終於難以支撐,病倒了。她入宮四年,竟有三年是在病床上度過的,致使她容顏憔悴,失去了以前的光彩。由於她長期患病,必然要影響她與皇帝的正常的夫妻生活。這些對於董鄂氏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因為在那個年代裡,特別是在帝王家,皇帝的妃嬪很多,個個都是出類拔萃的美女,美貌是取悅皇帝,固寵的重要條件。色衰則愛弛,皇帝就會很快移情到別的女人身上,這都是極為正常的,屢見不鮮的。然而董鄂氏卻幸運得很,患病和色衰並沒有改變順治帝對她的愛戀,而是始終如一。這說明他們的愛情是純真的,也表明順治帝雖然是一代帝王,但他並沒有像大多數皇帝那樣,只是把妃嬪當作為他生兒育女的工具,洩欲、享樂的對象。順治帝是非常注重感情的,他深知愛妃的喪子之痛比自己還重。為了安慰愛妃,彌補她精神上的創傷,同時也是安慰自己,在順治十五年(一六五八年)三月二十七日,順治帝將這個百日嬰兒追封為和碩榮親王。和碩親王,在清朝皇室爵位中是等級最高的。將早殤的皇子封為親王,這在順治帝以前是絕無僅有的。追封早殤皇子從此開了首例。

  當時,順治帝的萬年吉地已確定在直隸遵化縣境內的豐台嶺(康熙二年封為昌瑞山)下,對陵園的範圍和布局已做了初步的規劃,只是還沒有動工營建陵寢。順治帝為了讓死去的嬌兒能在自己百年之後長依膝下,決定將榮親王葬在陵園西側的黃花山下,特為他營建了榮親王園寢。另外,順治帝為愛子親自撰寫了墓誌。他飽含深情地寫道:

  制曰:和碩榮親王,朕第一子也,生於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卒於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蓋生數月云。爰稽典禮,追封和碩榮親王,以八月二十七日窆於黃花山。父子之恩,君臣之義備矣。嗚呼!朕乘乾御物,敕天之命,朝夕祗懼。思祖宗之付託,冀胤嗣之發祥。惟爾誕育,克應休禎。方思成立有期,詎意厥齡不永。興言鞠育,深軫朕懷。為爾卜其兆域,爰設殿宇周垣。窀穸之文,式從古制;追封之典,載協輿情。特述生歿之日月,勒於貞瑉,爾其永妥於是矣。

  從墓誌中可以看出順治帝對榮親王的深切的懷念和悼念之情。也可以想見順治帝曾對榮親王所寄予的希望。榮親王園寢坐落在今天津薊縣孫各莊鄉丈煙台村西,地面建築早已蕩然無存。但這盒《皇清和碩榮親王壙誌》卻倖存下來,現保存在薊縣文物保管。

  恩愛夫妻總是互相愛護,互相關心的。董鄂氏見順治帝為愛子的早殤總是悶悶不樂,怕他憋出病來,於是就解勸說:「當我生下這個孩子的時候,就擔心這個孩子一旦活不長久,會使陛下傷心難過。如今幸虧陛下以國家為重,抑制住了悲哀。我怎麼敢因為一塊肉而給陛下造成痛苦呢!」董鄂氏還勸導說:「請陛下不要因為我生的孩子當不了皇上而忿忿不平。」董鄂氏這種博大胸懷和通情達理的態度,深深感動了順治帝,對她更是敬佩。儘管董鄂氏面無戚容,勸順治帝說得很好,但輪到自己,卻跳不出驟失愛子給自己造成的心理陰影,痛苦無時無刻地折磨著她。她苦苦支撐著、掙扎著,堅持了兩年,終於一病不起。董鄂氏有病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皇宮。上至皇太后、皇上,下至太監、宮女,沒有一人不著急、不關心的。皇太后經常派人去探問病情。董鄂氏為了使皇太后放心,總是回答說:「今天好多了。」董鄂氏知道皇太后疼愛自己,一旦自己有個三長兩短,一定會給皇太后造成巨大的悲痛,怕皇太后承受不了。因此她對此憂心忡忡。她總是喃喃自語地說:「我該用什麼方法避免呢?」一天,順治帝見已病得很厲害的董鄂氏,仍讓前來探望病情的人回去告訴皇太后自己的病情見輕,於是對董鄂氏說:「你如今都病成這個樣子了,怎麼還不把真相告訴皇太后呢?」董鄂氏說:「如果皇太后知道了我的真實病情,她老人家不定會怎麼著急呢!請皇上一定要記住:千萬要在我死後再告訴皇太后!」

  董鄂氏的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順治帝、中宮皇后和眾妃嬪都圍在她的身邊,用十分關切和焦慮的眼光看著她。董鄂氏非常理解他們的心情。於是她對眾人說:「我感到很勞累,沒精神,看來在世上待不了多久了。我不怕死。像我這種地位低微的人能夠得到皇太后、皇上的高厚宏恩,我還未回報萬分之一就死了,皇上要以祖宗大業為重,皇太后還健在,一定要節哀自愛。我最擔心的就是皇太后。我死了,皇太后一定很悲痛傷心!怎麼辦?想到這裡,即使我在九泉之下也不安心。」董鄂氏又對順治帝說:「我死後,諸王大臣為了表示哀悼,一定會送來許多金銀物品。我能用多少呢?皇上如果真的關愛我,就把這些金銀物品施捨給廣大貧民吧。」董鄂氏又對其他的人說:「我死以後千萬不要給我穿華美的衣服。皇上一向崇尚節儉,如果用許多珠寶之物給我隨葬,不僅會違背皇上的意願,這也不是我平素的生活習慣。不如把我遺留下來的物品用到禮佛誦經上,這還有點實際用處。」原來董鄂氏本來不信佛,在順治帝的影響下,也漸漸地信起佛來了,而且信奉得十分虔誠。她經常與順治帝在一起參禪誦經,講論佛事。董鄂氏自有病以來,總是憑几倚榻,很少躺臥在床上。就是在彌留之時,還一心想著佛事。

  順治十七年(一六六○年)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絕世美人董鄂氏玉殞香消,駕返瑤池,病逝於紫禁城東六宮的承乾宮,年僅二十二歲。據順治帝說,董鄂氏死時,「言動不亂,端坐呼佛號,噓氣而死。崩後數日顏貌安整,儼如平時。」

  董鄂氏病逝的消息震動了皇宮大內。全宮上下頓時沉入悲哀之中。愛妃仙逝,對於順治帝來說猶如五雷轟頂、撕肝裂肺一樣。他痛得要發狂,悲得要尋死。他的精神已瀕臨崩潰。愛妃的死如同帶走了他的七魂六魄,他喪失了生存的勇氣和信心。他萬念俱灰,看破紅塵,執意要出家為僧,脫離苦海。他讓高僧溪森為他剃掉了頭髮,誰勸阻也不聽。後來由於溪森的師父玉林琇以要燒死溪森為要挾,才逼得順治帝蓄髮還俗,答應不再出家。

  皇太后為董鄂氏的死異常悲痛。她十分動情地說:「我皇兒的好媳婦就是我的女兒一樣。我希望他們小夫妻倆和和美美,一直伴我到老。可是她現在死了,離開了我,以後還有誰像她那樣侍奉我呢?又有誰是遂我心的人呢?我有了知心話跟誰去說呢?我有了為難的事,還有誰幫我出主意想辦法呢?」眾妃嬪無不哀傷地說:「與其讓我們這些沒有用的人活在世上,還不如讓皇貴妃(指董鄂氏──筆者註)活著呢。我們為什麼沒死在她的前面呢?我們今天活著,對皇上有什麼益處呢?」有幾位妃嬪想要為董鄂氏殉死,但都被制止了。皇太后見中宮皇后和眾妃嬪哭作一團,幾不能控制,於是勸她們說:「你們也不要過於悲傷了,為什麼不能稍加節哀呢?」在場的后妃們竟無一人對皇太后的勸慰有所反應的,就像沒聽到一樣,仍然哭聲一片。皇太后見后妃們如此不懂禮教,立刻想到如果是董鄂氏還在,一定會當場對皇太后表示感謝,同時會反過來勸慰皇太后節哀。皇太后思及此處,更加懷念董鄂氏,不覺悲從中來,潸然淚下。順治帝在旁,把這一切全看在眼裡,非常惱恨地對還在大哭的眾妃嬪喊道:「難道你們一個有頭腦的人也沒有嗎?!為什麼沒有一個回答皇太后話的人?」從這件事上,皇太后更清楚地看出這些后妃中沒有一個能比得上董鄂氏的。所以皇太后幾次告訴這些后妃們說:「以後你們都不要到我那裡去,我看見你們就會使我傷心。」順治帝在悲痛之餘並沒有忘記愛妃臨終時說的話,把大臣們送的二萬多兩銀子都周濟給貧困百姓了。董鄂氏在死前曾希望皇上在處理死刑罪犯時要慎重、憐憫、施仁。所以在董鄂氏去世不久,順治帝在秋審時諭刑部:「見(現)在監候各犯,概從減等。」

  愛妃的去世,巨大的悲痛和精神上的打擊,使順治帝有些意識恍惚,神志不清。他以超乎尋常的隆重喪禮來表達對愛妃的哀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下令哭臨不哀者議處(※下文略)
◎追贈為皇后(※下文略)
◎寫祭文要求苛刻(※下文略)
◎藍批踰制(※下文略)
◎抬棺槨用大臣(※下文略)
◎大辦水陸道場(※下文略)
◎曾命宮人殉死(※下文略)
◎命大臣為她作傳、編語錄(※下文略)
◎皇帝親自為她寫《行狀》(※下文略)

  漂亮聰慧的廢后,年輕淳厚的孝惠皇后,都未能使順治帝如此動情,而董鄂氏竟使他如醉如癡,魂牽夢縈,這足以表明在貌、德、才諸方面董鄂氏確有超人之處。

  董鄂氏的寶宮在景山觀德殿停放了兩年多,於康熙二年(一六六三年)二月二十七日才奉移遵化的昌瑞山陵園,暫安於陵園西側的黃花山下的悼妃園寢內。同年的六月初六日戌時,孝獻皇后寶宮隨順治帝寶宮、孝康皇后寶宮葬入了孝陵地宮。順治帝居於寶床正中,孝康皇后居於順治帝的左側,孝獻皇后居於右側。第二天,他們三人的神牌升入孝陵的隆恩殿內。按說董鄂氏至此應該畫上句號了,但事情並沒有這樣簡單。董鄂氏的榮寵地位隨著順治帝的駕崩發生了重大變化,她遭到了一系列的冷遇。這是董鄂氏和順治帝始料不及的。(本文為節錄,全文請看《大清后妃寫真》)


【圖 1】榮親王園寢大殿舊影。

【圖 2】順治帝為皇四子親撰的《皇清和碩榮親王壙誌》。

【圖 3】承乾宮,董鄂妃病逝於此。

【圖 4】順治帝為董鄂氏寫的《行狀》。

──摘自《大清后妃寫真》

回首頁 |   TOP

 地址:台北市南昌路二段81號6樓.TEL:(02)2392-6899.FAX:(02)2356-4929.服務信箱:ylib@ylib.com訂閱/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