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雙贏高EQ,我家的管教好舒服!─11種典型孩子的成長引導



作者:笛飛兒

出版日:2011/09/01

定價:260元

優惠價:79折205

關鍵字:情緒教育EQ親職教育親子關係自我管理情緒管理關係管理目標管理

內容簡介

儘管每個孩子都是擁有璀璨光芒的原礦,身負教養責任的人卻常不知該如何是好:捧在手心怕摔壞;擺放著等它自然成形擔心壓力不夠無法變成寶石;順應著孩子的天賦,也不免為了他們想恣意生長的表現感到憂心。
 
「我不要!」的孩子,限制了自己的嘗試,無法給自己更多元的表現機會……
 
「啊~啊~啊~」嘶吼的孩子,綁住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將自己孤立在世界之外……
 
「……」不發一語的孩子,放棄對自己能力的信任,任潮水載浮載沉……
 
「都是別人的錯!」的孩子,滯留在自己很棒的安逸假象中,無法提升根本的能力表現……
 
當挫折出現時,有立刻放棄的、預知逃跑的、靈巧偽裝的、不動如山的、玉石俱焚和情緒崩潰等不同類型的孩子;當情緒難以宣洩時,則有火山爆發型、導航飛彈型、借題發揮型、柿子挑軟型和碎念抱怨型的各色行徑。面對孩子這些棘手的行為模式,你曾經嘀咕:家裡的寶貝根本是熟悉各大門派的教養招式,刁鑽難纏的武功高手嗎?你不免想大喊:誰能還我簡單快樂的親子關係呢?
 
其實,管教可以好舒服:只要你將必要的能力給孩子,包括待人處世的能力、情緒管理的能力,幫助孩子提升EQ、探索自我、開啟世界。當寶貝能夠釐清自己,調理情緒,能夠尊重他人,設定目標,放心、放手的信任與愛,將滿滿的縈繞在你與孩子之間。
 
本書獻給與孩子相處,時而幸福感動,時而無助困惑的父母。這是一部可以提升孩子挫折容忍力、增強情緒管理,期待親子雙贏的教養指引!
 

作者.譯者簡介

◆「想讓孩子作最棒的自己,所以開始EQ教育」。秉持著這樣的信念,我們開始推展笛飛兒。「笛飛兒」來自 Developing 的音譯和意義,宗旨與標誌意涵 give the key to kids 代表著我們深切期待把能力交給孩子,讓孩子快樂的成長和發展。
 
◆2006年開始,笛飛兒將EQ課程落實於孩子與父母生活中,引導孩子與家長擁有適才適性的自我管理、情緒管理、關係管理與目標管理的方法、能力與策略,幫助許多孩子和家庭成功轉換最棒的自己、自信自在的生活以及營造更好的家庭關係。笛飛兒EQ課程現在甚至已在對岸大陸出現仿冒品牌。
 
◆曾接受《親子天下》、《食尚小玩家》等雜誌專訪,三立電視、TVBS等新聞台採訪,內政部兒童局「褓母教養」電子專欄和民視交通台「幸福大補帖」親職教養節目與談;團隊並廣受邀約演講。著有《當孩子情緒的魔法師》、《孩子可以做最棒的自己》(遠流出版)和《兒童遊戲課程》(心理出版)等書。
 
◆「笛飛兒EQ教育」網址:www.kiddeveloping.com
 

目錄

推薦序/情緒教育要趁早,以身作則最重要 洪蘭
 
家長分享/我的寶貝從破壞王變成人氣王 姜秝潔
 
自序
 
前言/如何閱讀這本書
 
Part1 挫折容忍
 
1. 【立刻放棄型】當機立斷,撒手不管 34
 
2. 【預知逃跑型】預知困難,走為上策 48
 
3. 【靈巧偽裝型】瞞天過海,耍詐欺敵 64
 
4. 【不動如山型】老僧入定,正襟危坐 80
 
5. 【玉石俱焚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94
 
6. 【情緒崩潰型】風吹草動,聲嘶力竭 110
 
Part2 情緒管理
 
1. 【火山爆發型】怒髮衝冠,天崩地裂 134
 
2. 【導航飛彈型】提案不從,導彈部署 152
 
3. 【借題發揮型】借力使力,藏木於林 166
 
4. 【柿子挑軟型】偷天換日,李代桃僵 184
 
5. 【碎念抱怨型】魔音繚繞,不絕於耳 204
 
附錄/寶貝問題表 219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blog.pragmos.it amoxil dose

序文前言

教養是一門藝術,沒有定律,沒有絕對準則,也因此,讓許多爸爸媽媽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甚至無所適從。一會左邊的風兒說著「不對就要打」,沒幾秒,右邊的樹又大喊「不能罵,一定要不斷的誇獎」,這麼多不同又複雜的訊息,不斷的乘著媒體、周遭親友而來,而管教的手法一招換過一招,大腦還來不及思辨理解這到底是對或錯,孩子已經又進化到下一個等級了。因此,「管教」對現代父母而言,真的是又難、又困惑、又極度的自我折磨與關係折磨,讓人只想大喊:請還我簡單快樂的親子關係!
 
是的,有些孩子你該大量誇獎鼓勵,但有些孩子你確實得針對他的懶惰沒動機做適當的要求;其實,即便是同一個孩子,在不同時間點,不同成長點,你又得用不同的態度或方式來教育引導,絕不能一成不變,率由舊章。這增一分太肥、減一分又太瘦的教養藝術,是無法絕對客觀獨立、一體適用的,教養原則雖然不變,但其間的手法或許必須彷如熟悉各大門派的武功招式,融會貫通,才能與你的對手過招。
 
你,也發現家裡的寶貝是位深藏不露的武功高手了嗎?
 
當你講道理講到喝三杯水解不了渴,寶貝卻還在一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的逍遙無事樣;安慰鼓舞他而搞得自己滿頭大汗,好不容易有時間可以坐下來休息,竟然發現孩子還是一副無動於衷的堅決放棄狀;為了孩子的壞脾氣想破了頭解決,講道理、要求、訂契約,甚至威脅、利誘、恐嚇統統都來,沒想到孩子這時聽得頭頭是道,下一秒鐘又對著朋友放聲尖叫、出拳手不軟。是的,當你也遇到這些困境的時候,你絕對非常需要這本帶你深入敵境、突破重圍的書。
 
笛飛兒從事兒童EQ教育十餘年,與許許多多的武林高手過招,也認識了這些高手父母們那卡在舌尖上,不知如何表達的五味雜陳之後,特地將這些高手的經典絕技整理成冊,透過EQ的四大面向能力:自我管理、情緒管理、關係管理、目標管理的分類整合,將高手們的絕招與能力特色為你做清楚的分類與解析,讓你在真實案例的問題中,清楚了解孩子的問題與狀態,並透過笛飛兒融合理論與實務的專向式針對固定類型高手的教養及引導建議,而讓你更清楚知道孩子是誰,了解孩子怎麼了,明白孩子卡在什麼問題上,需要哪一類型的幫助與引導,以及該用什麼更具體有效的方式跟孩子過招。
 
基於篇幅的緣故,本書主要著重在一般父母普遍擔心的挫折容忍(目標管理)與情緒管理上,每篇都提出數個爸爸媽媽最常反映的高手狀態與典型。當然,孩子的面向不只一種,很多時候孩子的絕招可是匯集各家之大成,但是,透過這樣問題主題式的切入,可以讓爸爸媽媽更聚焦的了解孩子,不論是行為的方式與原因,或是孩子的思維與感受,也希望透過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理解與了解,能夠用更有效、更不破壞關係的方法,幫助孩子提升EQ,培養開啟世界的能力。
 
笛飛兒深深相信,當愈來愈多的孩子能夠懂得運用適當的方法來對待自己、接觸別人,理解自己的情緒、思維與狀態,懂得為自己設定適當的目標,以及自我要求、努力不懈時,我們的孩子、社會,以及共通的未來,一定會在更多正向情緒的能量中,不斷的愈來愈好。「想讓孩子做最棒的自己,所以開始EQ教育」,這正是笛飛兒不變的堅持與初衷。
 
其實,在與許多家長的真實經驗中,我們已經深深發現,管教可以好舒服,遠遠超乎你的想像。只要你將必要的能力給孩子:待人處世的能力、情緒管理的能力等,然後,讓他為自己負責,為自己思辨,為自己主張判斷。
 
試想,當寶貝能夠管好自己,管好情緒,能夠尊重他人,能夠設定對的目標,能夠努力不懈時,你還有什麼好擔心的?放心、放手的信任與愛,將這樣滿滿的縈繞在我們與孩子之間,此時,只要給予溫柔的傾聽和信任,適時的提供建議,然後尊重他,親子之間更沒有無謂的擔心和壓力,沒有責備、沒有痛苦、沒有破壞性的情緒……
 
你說,這樣的教養,可不是好舒服!
 
\
 

導讀推薦

推薦序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
 
情緒教育要趁早,以身作則最重要
 
一九八四年,我應國科會之聘回台大教一年的書,那時國外認知心理學已經取代原有的實驗心理學,快速發展十幾年了,但是台灣還在走原來的老路子,沒有什麼人知道「認知」是什麼,因此我在心理系開了一門「認知神經心理學」的課。當時來修課的學生很多,他們現在已是台灣認知心理學的中堅分子了,其中一位學生後來到東吳心理系任教。一九九七年,我從中正大學回到陽明大學教書時,這位已是老師的學生來找我幫忙,告訴我她得了癌症要去手術,請我接替她的課。陽明大學離外雙溪的東吳大學不遠,所以我就把這門課接過來了;又因為我不會開車,所以修這門課的學生就移尊就教,每週一個下午,從外雙溪到陽明大學來上課。
 
那一屆的東吳學生很優秀,我記得教的很愉快,畢業後,好幾位同學還有跟我保持聯絡,楊鈺瑩就是其中之一。心理系的學生畢業後,很多走臨床去醫院上班,但是楊鈺瑩不同,她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開設了「笛飛兒EQ教育」的班,從大腦的觀點來解釋兒童的行為,經營得有聲有色,現在已經有分部了。這本書就是她們這些年教孩子管理情緒的經驗,書中舉的例子很實在,又有獨特的EQ教育法,在「孩子皇帝大」的現代,很可以有效幫助父母處理一些孩子情緒等方面的問題。
 
有父母不相信的說,孩子那麼小,教什麼EQ?錯了,情緒是越早教越好,任何東西只要不是本能都得教,而情緒的掌控是出社會後成敗最主要的因素,當然得好好教。
 
教情緒並不難,父母只要掌握住兩個原則:第一,情緒是後天認知的解釋,同樣的生理反應可以得出不同的情緒反應;第二,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孩子的情緒是模仿父母的。前者已有很多的實驗證據顯示孩子雖小,卻已學會從情境中判斷今天發脾氣對自己是有利還是有害。我們常看到孩子摔跤了,他不是先哭,他先抬頭看一下附近有沒有大人,如果沒有,他就站起來走掉,如果有,他會放聲大哭──他已經了解哭給空氣聽是白浪費力氣的。
 
至於模仿,一九九二年科學家在大腦中發現了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找到了最原始的學習機制,所以父母不要孩子亂發脾氣,自己就不能大吼大叫、亂摔東西洩憤。孩子發脾氣其實有他的原因,大多數是他的預期跟你的預期不同,他以為做了好事會有糖吃,想不到是一巴掌,這時,只要蹲下來,從他的角度來看事情,好好地問他為什麼這樣做,就可以找出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找到原因就簡單了,父母可以讓孩子了解為何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也可以用行為心理學的「塑造」(shaping)方式,慢慢塑出你要的行為來。
 
行為的改造必須持之以恆,不能今天這樣,明天那樣,讓孩子無所適從,只要大人管教態度一致,且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行為的準則說明清楚,全家都照著規矩做,沒有例外時,孩子很快就學會紀律了。紀律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一個沒有紀律的孩子走到哪裡別人都不歡迎。
 
教養孩子是父母的天職,很多人覺得現在孩子太難教,不敢生孩子,其實只要把握住四字真言「以身作則」,就一點都不難:凡是你不要他做的壞習慣,你自己也不要做,凡是你要他有的好習慣,每天做給他看,如此而已。持之以恆,你會教出有品性、懂禮貌的好孩子,你自己也會變得越來越好,所謂「教學相長」,我們從教養孩子中,重新過一次我們的童年,這體驗使我們的人生更圓滿。
 
中國人說「有子萬事足」,細想起來,它不只是傳宗接代、基因的傳遞,更大部分的滿足應該是心靈上的領悟:它讓我們從孩子身上看到幼而長、長而壯、壯而衰、衰而終的天道輪迴之理,使我們的人生更豁達。
 

精彩試閱

笛寶貝案例
 
剛認識小勇的時候,他大班。
 
桀驁不馴的臉,配合骨碌碌的大眼睛,感覺是個聰明、很有主見、不容易被說服的小孩。
 
那天的遊戲主題是「溝通」。一開始對環境的陌生,讓小勇有些緊張,但是過不到五分鐘,小勇已經在教室裡如魚得水般,開心的與一旁的新朋友聊天、嬉戲。遊戲不斷進行,突然間,小勇發現自己在比賽的時候搞錯了,一做錯的瞬間,他馬上嘟嘴、丟筆、轉身走掉,三個動作一氣呵成。小勇不玩了!就因為他在一個小小的地方搞錯了。
 
那時候的小勇,對於失敗看得很重,只要在進行任務時無法得到滿意的結果,他的標準動作就是:立刻雙手抱胸,一臉生氣的把臉別向旁邊,只維持眼角餘光斜斜的看著其他人,然後大聲的說:「我不同意,哼!反正你們不同意我,我也不要同意你們!」寧可破壞全部的關係,一起得到最壞的結果,也不接受自己的期待與預期無法達成,這就是強烈的小勇。
 
甚至有些時候,也不見得真的發生了什麼令人生氣的事,只要小勇覺得其他人好像相處得很快樂,討論得很熱烈,而自己卻沒有參與到,這樣的孤單感,就可以讓小勇在玩遊戲時故意踩到陷阱、蓄意失誤,刻意讓整個團隊得到壞結果,整個組別也因為他而產生了關鍵性的壞變化。然後在別人憤怒、生氣的時候,小勇則一臉無所謂的樣子,在旁邊踩著自己的方步,偶爾跳跳格子,一臉愜意的享受著自己的悠閒時光。
 
因此,沒多少時間,小勇剛剛才交到的朋友就全部氣炸了,指責的指責,怒罵的怒罵,而小勇呢,他可沒在怕,一副「就等你來啊!」「誰怕誰啊?」的態勢,所有關心他的人無不因此而擔心、憔悴。
 
笛寶貝解析
 
發現了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就是小勇一開始的寫照。只要他感覺周邊環境、人事物哪個環節讓他受挫,除了馬上放棄之外,還抱持著一種「既然我不舒服,就一定也要讓別人不好過」、「我做的不好,其他人也別想給我做好!」的態度。面對小勇強烈的自我主張,不服輸又不合群,在過程中不斷幫自己樹敵的情況,我們在課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帶著小勇面對自己、面對朋友、面對目標與解決問題。
 
為什麼小勇要這麼為難自己,難道他不曉得這樣跟別人拚了,最後只會陷入「我讓你不好過,你也不會讓我好過」的負向循環嗎?
 
他知道,但是,他也不知道。
 
他知道,不過是等到全部的人都討厭他,不跟他玩了之後,他才突然發現「糟糕!」原來自己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這時候小勇只剩兩個選擇,一是勇敢向其他人認錯;另一個是繼續假裝自己超強的,根本一點也不在乎。
 
他不知道,是因為像小勇這類型的孩子,常常跟別人一起毀滅了,享受了破壞快感後,會轉用自欺欺人──「我不在乎」的方式來說服自己:其實沒朋友也很好,大家都來罵自己也很好,不能完成任務更好,因為那個任務真是又笨又爛透了!
 
久而久之,小勇真的也搞不清楚到底自己心裡是怎麼想的,究竟是不在乎自己都沒朋友,什麼事都沒做好,還是一切都只是逞口舌之快的結果。不過,所謂的自欺欺人是絕對存在的:騙別人騙久了,一定連自己都騙過去。對大人而言如此,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
 
笛老師的建議
 
所以當爸爸媽媽發現孩子遇到挫折,選擇讓自己不好過,同時也讓別人不好過時,可以怎麼辦呢?以下給爸爸媽媽幾個建議:
 
1 澄清自己(爸爸媽媽)的情緒
 
想到孩子在情緒當頭拚命的樣子,那副想讓身邊人也一起玉石俱焚的毀滅感,相信在旁邊的爸爸媽媽除了心疼之外,恐怕也常伴隨著生氣的感覺,可能氣孩子的態度,也可能憤怒孩子說話的內容……。其實要在第一時間不被孩子激起情緒,真的是很難很難的。
 
笛飛兒提醒爸爸媽媽們,發現自己快被激起情緒時,可以先幫自己喊卡,問問自己為什麼生氣,究竟是孩子要生氣,還是我們自己要生氣?如果原本是「孩子生氣」,而孩子已經快要激怒我們的時候,請將孩子的情緒和自己的情緒分開來,甚至可以明白告訴孩子:「我已經快被你惹火了!」一旦劃清情緒的界線後,爸爸媽媽就能以比較客觀的立場來幫助孩子。知道孩子生氣,也知道他在生氣當下可能會口不擇言,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先忽略這些不適當的言語(提醒爸爸媽媽,這只是一個過程,短暫的忽略是為了引導孩子成長,並不表示我們要接受孩子這樣講話是對的,等時機適當時,當然要引導孩子學習用更好的方式來表達自己,以及解決問題)。切記:了解孩子行為的原因,能幫助我們對孩子的判斷與感受更加中立客觀,而這也是引導孩子成長永遠不變的第一步驟。
 
以笛飛兒的經驗為例,老師除了冷靜回應之外,同時也要保持對孩子的熱情與溫暖,並在表達的過程中,點出事實,讓孩子知道該去思考、探究與反省的關鍵點為何,再隨著每個孩子的不同反應,引導他們走出思考僵局與行動陷阱,讓小朋友深切知道自己行為的對與不對,並能在支持的力量中勇敢面對自己,勇敢跨越。
 
2 溫柔而堅定的話語(語氣)
 
「我知道你很傷心(可替換成生氣、難過、討厭……等情緒詞彙),但是你講這些話一點幫助也沒有,只會讓我想對你生氣。如果你好好的跟我說,我比較願意跟你討論。」延續我們剛剛提到的第一步,用清楚的言語表達,釐清自己與孩子的情緒之後,爸爸媽媽可以站在比較客觀的角度看待剛剛發生的事。當我們比較客觀之後,就可以跟孩子進行更理性的溝通,以同理+溫柔但堅定的語氣陳述事實:你的反應會讓人想生氣。清楚表達之後,再給孩子正確的概念:我很願意聽你說,但必須是你先拿出好的態度。當孩子發現原來自己的情緒可以被接納,只是在情緒表達策略上出了差錯時,孩子會更願意改變自己原本選用的不當方式,然後面對自己的情緒,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 複述孩子的話語,理解孩子的想法
 
若孩子開始選擇好的方式表達,請務必先聽孩子說;可以是靜靜的聽,也可以用簡單的話重複孩子的意思。例如,笛飛兒老師最常複述的形式大都是:「你覺得很生氣(關心孩子的情緒),因為剛剛你說話我沒有聽到(關心孩子情緒發生的原因)!」讓孩子感受到好的表達方式是會被接納的,他就會更願意繼續使用好的方式來表達。藉由複述,澄清與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覺得被接納,進而可以持續使用好的情緒表達方式。
 

產品規格

書號:A5020

裝訂:平裝

尺寸:14.8 × 20.6 × 1.3 cm

類別:社會科學類

分類號:528.2

頁數:224頁

重量:330公克

出版社:遠流出版

ISBN:978957326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