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
男人一定要看金庸小說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是金庸的鐵粉。2004年,金庸為淘寶網手書「寶可不淘,信不可棄」,造就了淘寶的企業文化,成為億萬會員間誠信交易的座右銘,阿里巴巴的價值理念被精煉成「六脈神劍」、「獨孤九劍」,也是源自金庸小說《天龍八部》和《笑傲江湖》。
2016年金庸92歲壽辰,馬雲錄製祝壽短片,親口道出金庸武俠精神對他自己及阿里企業文化的影響:「剛創業的時候,我們十八個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十六、七個都對金庸小說特別喜歡,金庸的小說充滿想像力,充滿浪漫主義和俠義精神。尤其是俠義精神,替天行道,鏟平人間不平之事,給我個人的影響非常深,對阿里巴巴文化影響也非常深,我覺得男人一定要看金庸小說。」馬雲還透露,阿里巴巴的每個員工都有「花名」,花名多半出自金庸小說中的正面角色,馬雲的花名就是風清揚。「金庸小說裡的很多人物我都特別喜歡,但最喜歡的是《俠客行》裡的石破天,他簡單,他執著;另外比較喜歡的風清揚,他是個優秀的老師。」
李開復:
我沒忘記中文要歸功於金庸小說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從小也是金庸迷。他的自傳裡提到在美國求學期間,反覆閱讀金庸小說:「我沒有忘記中文,還要歸功於大哥大嫂家中成套的金庸小說和瓊瑤小說,那個時候,中文小說是我放鬆神經的一種方式,我居然把每一本書都讀了,金庸的小說還讀了整整五遍。」
他曾在公開場合以洪七公自許,希望創新工場也能培養出郭靖、黃蓉這樣的高手。談到行動網路產品的創新,李開復還將金庸小說融會其中,用五招來鼓勵有志於創業的年輕人:
第一招,刻骨銘心。對所做事情要有「刻骨銘心的愛」和「不可擋的衝動」,就像楊過為了小龍女跳下懸崖那樣。
第二招,一統江湖。江湖很大,要有一統江湖的野心,不能小打小鬧,要追求高用戶、高頻次、高使用時間、高排行。
第三招,十年磨一劍。創業需要深度挖掘並理解市場、用戶、產品、競爭對手,要學郭靖的精神,「郭靖資質愚笨,但花了很長時間,終於練就降龍十八掌,就是十年磨一劍。」
第四招,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重視用戶的體驗、需求和回饋。
第五招,一代宗師。好產品不一定就成功,也要學會利用最有效的管道去推廣,「要讓全部的人都知道你,就像張三丰一樣成為一代宗師。」
鄧小平:
從《射鵰》體悟人生命運
1981年,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應邀赴京的金庸時說:「歡迎查先生回來看看。我們已經是老朋友了。你的小說我讀過,我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書中的主角大多是歷經磨難才終成大事,這是人生的規律。」早在1973年3月,鄧小平從謫居之地回京重返政壇不久,即託人從香港購入一套金庸作品集,利用中午和晚上睡前半小時,據說讀得較多的是《射鵰英雄傳》。他對金庸的那幾句寒暄,顯示這並非純屬消遣,而是將自身的政壇起伏聯繫小說人物的命運思索人生,從精神上產生共鳴並汲取力量。
(資料來源:【金庸專輯 明報】facebook)
紅學家 馮其庸:
他永遠是我們的精神財富
我是金庸小說的熱烈讀者,十多年來,我讀金庸小說儘管重複了三四遍,但至今仍如初讀時的熱枕。我一邊研究《石頭記》,一邊卻酷愛金庸的武俠小說,我曾戲稱這叫作『金石姻緣』。金庸小說的情節結構,是非常有創造性的。我敢說,在古往今來的小說結構上,金庸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我可以說,金庸是當代第一流小說家,他的出現,是中國小說史上的奇峰突起,他的作品,將永遠是我們民族的一份精神財富!
柏楊:
以史入俠,別有懷抱
幾乎所有的武俠小說作者,都只為錢而寫。只金庸先生別有懷抱,他運用熟練的歷史背景,對暴政下被迫害的農民,和暴政蹂躪下的人權和生命,充滿了愛心和不平,對那些貪官酷吏賣國賊,則痛恨入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是完整的文學作品,像大仲馬的《俠隱記》是完整的文學作品一樣,他的結構和主題給你的衝擊力,同等沉厚。
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志朗:
人類智慧的精華
看金庸的小說,對多數人而言,是充滿了情、意、智、美、知的感受。對心理學家而言,卻有另外一層的享受。他們往往可以在金庸那充滿創意的想像力中,找到人類智慧的精華。
倪匡:
古今中外,空前絕後
武俠小說中,各式人等皆有其不同外形,有身懷絕技之絕色小尼姑,有滿身膿瘡的丐幫異人,有風流瀟灑英俊出眾的書生,有千嬌百媚膚光如雪的妖姬,有白髮老嫗,有黃口豎子,有虯髯大漢,有窈窕淑女,等等等等,凡是可以想得到的形象都有,凡是想不到的也有。我一遍又一遍看金庸小說,每看一遍,都擊桌驚嘆,嘆為觀止。用八個字來形容金庸作品,那就是「古今中外,空前絕後」。
古龍:
無人能及的影響力
我本不願討論當代的武俠小說作者,但金庸卻可以例外。因為他對這一代武俠小說的影響力,是沒有人能比得上的,近十八年來的武俠小說,無論誰的作品,多多少少都難免受到他的影響。
梁羽生:
他是中國的大仲馬
我頂多只能算是個開風氣的人,真正對武俠小說有很大貢獻的,是金庸先生……他是中國武俠小說作者中,最善於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寫作技巧在內,把中國武俠小說推到一個新高度的作家。有人將他比作法國的大仲馬,他是可以當之無愧的。
黃易:
淋漓盡致的書寫
金庸就像一個「黑洞」。把傳統發揮得淋漓盡致,任何人靠近他,就會化為烏有,根本沒法比。
北京大學教授 嚴家炎:
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
金庸武俠小說可說是文化小說,蘊藏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超拔的文化學術品味。金庸小說將中國傳統通俗小說與五四以來新文學以及西方文學統一得非常好,他的作品可以說填平了高雅文學與通俗文學之間的溝壑,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我以前說過金庸小說是「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雖然他作品的形式是傳統的武俠小說,但他小說中的人物、性格和觀念都帶有西方現代思想的影響,也吸收了各種文學形式的嘗試,將武俠小說這種通俗文學帶上了文學殿堂。
金學研究家 陳墨:
從「俠文學」到「人的文學」的創新突破
金庸小說之以能取得與眾不同的巨大的藝術成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他在不斷地探索一種「俠文學」與「人的文學」結合的新途徑,不斷地突破武俠小說裡俠義主人公的理想人格模式,從儒家之俠、道家之俠、佛家之俠,到無俠(非俠)、浪子、反俠,不斷的變革、不斷的創新、不斷的豐厚又不斷的深化,從而攀上了獨特的藝術巔峰。
武俠小說評論家 葉洪生:
最輝煌的里程碑
回顧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武俠小說發展史,無疑金庸是最輝煌的一座里程碑。不論是其語言文字之精妙、小說人物之生動、構思佈局之奇詭,以及營造極限情境之駭絕,當世也可謂無出其左,不作第二人想。
歷史小說家 二月河:
一百年也出不了一個金庸
因了自己喜愛通俗───當然是既通俗又通雅的更好───一切的通俗作品就盡往書房───我看了看收得最多的,是金庸的。我在幾個場合說過:一百年內,上帝不大可能再賜與我們一位金庸,不是隨便說開心的。
沈祖堯(中國工程院院士、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情義忠貞最可貴
我認為金庸小說最可貴的,也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貫穿故事的情義,你看《書劍恩仇錄》,一眾兄弟夜救四哥「奔雷手」文泰來,而十四當家為救兄弟燒傷容貌,他原本俊俏不凡的……可以為兄弟之情而犧牲,豁出去。這樣的情,今天還有嗎?今天我是老師,還有人談老師和學生之情嗎?
(資料來源:【金庸專輯 明報】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