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新鮮書
   暢銷書
   優惠套書
   推薦得獎書
   Best 100 Club
   非常作家
   套書大賣場

   書目下載

   心靈、勵志

   心理、教育
   文學、小說
   企管、資訊
   自然、科普
   旅遊、時尚
   金庸、推理
   歷史、台灣
   童書、繪本
   健康、生活
   電影、藝術
   學術、傳播
   辭書、語言
   漫畫、有聲書
   CD-ROM

《上班族的諾貝爾奇蹟:工程師田中耕一的成功傳奇》序言

   自序   

對日本人來說所有美德兼備的「模範工程師」

  就在邁入二十一世紀後兩年,泡沫經濟崩潰的局面仍在世界各國發酵著,而日本國內亦持續籠罩在不景氣的氛圍中。正當各界人士振臂疾呼重新改組的聲浪時,爆發了一個令全國為之熱血沸騰的新聞。

  二○○二年十月九日下午六點十五分,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負責人打來一通電話,受話對象是位於京都市島津製作所生命科學研究所的田中耕一先生。

  「你是田中耕一先生嗎?」

  「是的!」

  那一天,田中先生一如往常工作,就在準備下班時,接獲操英語口音的陌生外國人之來電而嚇了一跳。他先是聽到「諾貝爾」一詞,接著又是「恭喜」的聲音,然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卻讓他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由於電話的雜音很大,因此並不能聽得很清楚。他萬萬也想不到是真正的諾貝爾化學獎,只是心想有個類似諾貝爾獎的小獎。就在半信半疑的情形下,用英語說聲「謝謝」後便掛上電話。幾分鐘後,公司內的電話鈴聲一齊響起,原來是同事看到電視新聞快報後,紛紛來電道賀。那時他才相信對方的通知是真的。而此捷報就這樣傳到了田中先生的耳中。

  直到今日,只要提到諾貝爾獎,大多會認為主要與某個大學教授因持續研究而獲獎有關。一般會預料「下次的諾貝爾獎候選人是某某教授」,然而這次卻是大爆冷門的好消息。

  即使是島津製作所內人員,事前也毫無所知,主管們還數次去證實得獎消息是否真實。包括大眾傳播媒體在內的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過去亦從未聽聞這個名字,為了想知道「田中耕一」到底是何方神聖,大家紛紛到處奔走採訪。

  他和前一天得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東大名譽教授小柴昌俊先生雙雙得獎,由於這是日本人首次在同一年內有兩人獲獎,接連的喜訊讓全國驚喜不已。

  十多年前,田中先生是世界上首位成功測出蛋白質重量的人,這在以前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此外,他還研發一種蛋白質在細胞中如何作用的技術,這項技術被認為對新藥的開發有莫大的貢獻。

  當天晚上九點左右,田中先生緊急在島津製作所總公司召開得獎記者會。他像個技術人員般穿著淡藍色工作服走出來,被兩百位新聞記者團團包圍,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以讚嘆的眼光看待這一天的新聞。

  坐在接見席上的田中先生低著頭,帶著有點為難的笑容回答:「我聽說在得到這樣的獎項之前會有某些預兆,然而實在事出突然,我至今仍無法相信。如果我有準備的話,必定會穿著西裝前來和大家見面,如今就以這身工作服出席,實在非常抱歉!」

  「獲獎的技術在開發的初始階段是非常困難的,但後來仔細思考後頓時豁然開朗。我真的是很幸運。」他謙遜地說道,並表示做研究首重腳踏實地、穩扎穩打,這也讓他自小便展現了這方面的性格。

  有人問他認為自己是屬於什麼樣的研究人員時,他微笑回答:「我的想法似乎和一般人不同,大家都叫我『怪人』。」而之前始終低頭表露感想的田中先生這時抬頭面向正前方,針對獲獎的研究成果侃侃而談。

  他不僅娓娓道出不為人知的小故事,指出其中的關鍵在於把原本不能混合的物質混合在一起,以至於幾個巧合重疊一起而引發了「事出意外」,還說明了得獎的原委。

  雖然這是一項受到全世界眾所矚目的發明,但是報酬只有一萬日圓,這一點令人相當驚訝。

  他說:「由於我專長的領域和化學無關,因此即使是常理來看普遍認為不合理的事情,我也能以全新且不受限於從前常識的想法來研究。幸好我目前工作的地方,是可以不考慮利潤而做研究的公司。」

  就在記者會進行到一半時,田中先生的手機響了,原來是一直聯絡不上的太太打來的。當他說明正在進行記者會而掛斷電話時,就告訴記者是妻子打來的電話,而本來的緊張神情頓時轉為羞怯的笑容,說道:「這是我今天第二次跟太太講話。」。

  「『不受常識束縛。』是目前浮現在我腦海中的唯一真言。」就在記者會的尾聲,他以這句話奉送給後生晚輩。

  然而田中先生的獲獎,卻讓全世界大感驚訝並受到極度的關注,原因之一在於他目前是公司職員。一般人並不太熟悉他已服務十九年的島津製作所,該公司製造的產品向以專門的分析儀器為主,這家綜合精密儀器廠商自明治時代創業以來,已推出許多產品在市面上流通。

  田中先生所開發的技術在近幾年的生物技術研究上是不可或缺的,全球在生物產業的最尖端技術,因一位「技術人員」的重大發現而有所突破。

  此外到目前為止,固然舉世皆知他對新藥開發貢獻的偉大成就,不過更令人訝異的是,就在他於一九八五年進公司後第二年(當時二十五歲),研發了一種稱為「基質輔助雷射脫附游離法」(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簡稱MALDI)的技術,這項技術受到全球注目並獲獎項,這麼年輕便已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並引領著全世界。

  的確,田中先生到了二○○二年十月九日突然嶄露頭角,但是我們不可忘記他在過去漫長的歲月中,對此研究的不懈怠與持續的努力。他的偉大成就並非現在才開始,其成果早已應用在各個方面,只不過以獲得諾貝爾獎的方式首次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雖然謙虛的田中先生表示當時的重大發現是「巧合下的產物」,然而這絕非只是巧合而已。他在研究實驗時使用輔助液(在兩個物質之間緩衝的物質)作為緩衝劑,而且將多達數百種輔助液在改變濃度時,同時也進行試驗,實驗過程不斷失敗。然而最後竟成為一項重大發明,可說是努力的結果。

  獲獎之前,田中先生在公司的職稱是「主任」,亦即低於課長的職位。同時期進入公司任職的同事陸續受到上級的拔擢,田中先生當然也曾被試探性地問及升遷的意願,不過他為了專心於研究,並不希望離開目前的工作崗位。從這世紀大發現到現在為止的十多年間,他始終堅守本分與崗位,並傾聽研究夥伴的心聲。

  「雖然就這樣成為博士,但我希望一直是擔任師的田中。」他說。

  他對於公司內部的升遷沒有興趣,長久以來唯一追求的便是身為工程師的榮譽。乍看之下,風采極其平凡的田中先生,一夕之間成為「世界上最出名的上班族」。

  獲知得獎的第三天,田中先生受小泉純一郎首相之邀,與小柴先生一起參訪首相官邸。在貴賓室接待他們的小泉首相,與兩人一一握手祝賀得獎,拍攝紀念照時站在兩人中間,他興高采烈地慰勞兩人的辛苦說道:「我們好像三兄弟喔!在年紀上也像三兄弟呢!最近盡是一些負面消息,所以得知你們獲獎,真是感到無比高興。」田中先生靦腆地笑說:「稱兄道弟,令人不勝惶恐。」

  田中先生擁有少年般天真爛漫的笑容,態度誠實而正直,沒有絲毫驕傲之心。對於研究抱持著不屈不撓的精神,並在反覆的失敗當中繼續力爭上游,而他總是謙虛地將功勞歸功於團隊合作的結果。儘管倏然出名,他還是一個不過因此「意外」而感到困惑的平凡人。從他的人格特質來看,他承襲了父親的工程師風範,且對母親十分體貼,有著一般平民百姓的樸實個性。

  此外,他兼具了日本人自古以來的所有美德,並不時鼓舞幕後的技術人員,讓人再度想起曾被稱為「技術立國」的日本當時的榮景。他甚至讓孩子們擁有夢想與希望,使所有人都能夠振奮起來。

  海外著名的研究人員以「牽引馬車的馬」來讚揚日本的工程師。對我們來說,田中先生實現了上班族技術人員的夢想,一個傳統而正直的日本人能夠揚名國際,已經甚感自豪。

  田中先生本身似乎認為他對自己的評價與別人對他的評價相差甚遠,但至少大家對他鍥而不舍的努力所下的評斷是絕對無誤的。

  他以往的生活態度讓人想起了總是被人遺忘的「日本人精神」,而這樣的精神象徵如今深深地映入我們的腦海中。而他對開發研究的態度,絕不因常識的束縛而受限,總是沉穩、踏實且不屈不撓地一直繼續進行他的實驗,而這正是身著工作服、以在現場工作為優先考量的田中先生的人生哲學。

[ 返回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