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再起-德日企業未來競爭之剖析》序言
我國由於天然資源有限,且市場規模不大,因此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特別高,幾乎可以肯定地說,貿易盈餘是我們累積財富,以提升國民生活水準的不二法門。對於依賴世界市場來創造財富這一點,日本和德國也和我國極為類似。 爭勝於世界市場必須憑藉強大的競爭力才有可能。日本和德國雖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但是憑藉著深厚的科技與工業根基,以及優秀而有效的制度,卻能在短期內躍升為世界經濟的強權。我國則經過了數十年的努力才躋身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在發展的程度上日本與德國都是我們的先進,值得我們學習。但進軍世界市場時,又必須向這些先進國爭取一些市場,因此形成了相互競爭的場面。 在世界市場上,德國這個「外銷冠軍」面臨日本公司的強大競爭壓力,為了保住優勢或贏取勝利,他們分析日本的成功之道,並探討德國的因應措施,這些結論恰可做為我們了解明日對手的參考。 面對這些非常注意提升或維持競爭力的國家和奮發向上的新開發中國家,我們的處境日益不利,世界經濟論壇(WEF)和瑞士企管學院(IMD)今年評定我國的競爭力滑落甚多,特別值得我們警。因此,這本探討如何提升德國工業競爭力的論著也格外具有參考價值。 本人雖在十餘年前先後譯過賴世和的《剖析日本人》(The Japanese)和傅高義的《日本第一》(Japan as No.1)二書,對日本的運作方式稍有認識,但日本人姓氏之難仍未減輕,幸蒙同事黃敏懿處長撥冗相助,獲益良多,特在此表示最深之謝意。由於本書係譯者第一次之德文譯著,錯誤之處當所難免,尚祈各先進不吝指正為感。
風雲再起 事實上,沒有撰寫關於日本的書籍,乃是出於日漸強烈的高尚要求。──張柏倫(Basil Hall Chamberlain 1850—1935),共同創立「現代日本學」的英國人 非常的挑戰促成了非常的結合。一位經理和一位相差十幾歲,又有不同職業概念的新聞人員,為了將德國工業所遭遇的日本問題深入而明晰地表達出來,迅速結合在一起。當然不同的工作領域有助於相互協助,建立新的感受,但相互讓步也是免不了的。 為求讓更廣泛的讀者分享日本制度的優點和特質,我們盡量使用通俗的概念和解說方法。對日本圖象的解說有些地方也和日本夥伴期望的不盡相符,這也是無法避免的衝突。但本書所表達的全部觀念,都已在日本公開討論過,絕非以此來攻擊日本。 我們希望盡量明確,但並不希望批評的內容傷及日本。事實上,我們的敘述乃是基於對日本之卓越能力和專注的高度尊敬。我們的終極目標並非日本,而是德國和德國工業的未來。美國暢銷書《日本關連》(Nippon Connection)的作者克里希頓(Michael Crichton)在回答他的小說是否將引發懼怕日本的新問題時,他說:「我認為這是一本有關美國的書。我的興趣在美國,我只全心全力投入於美國現今如何反應的這個問題上。」 我們感謝許多日本和德國的朋友,尤其是駐東京的經濟代表和新聞記者們,在無數的交談中提供許多寶貴的經驗和判斷。 一九九三年秋於東京
[ 返回上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