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新鮮書
   暢銷書
   優惠套書
   推薦得獎書
   Best 100 Club
   非常作家
   套書大賣場

   書目下載

   心靈、勵志

   心理、教育
   文學、小說
   企管、資訊
   自然、科普
   旅遊、時尚
   金庸、推理
   歷史、台灣
   童書、繪本
   健康、生活
   電影、藝術
   學術、傳播
   辭書、語言
   漫畫、有聲書
   CD-ROM

《追蹤亞當夏娃》

   導讀   

基因大融合後的世界大同

  最近,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做了一個「人,基因碼之旅」的節目,收集全世界一百五十位知名人士的口腔黏膜,從DNA的突變標記來檢驗人種的起源,台灣選出了陳定南、李遠哲、侯文詠等人參與這項研究,結果陳定南的口腔黏膜顯示他的祖先在五萬到六萬年前居住於東非,四萬五千年前遷徙到中東地區,三萬五千年前再由歐亞大陸遷到東亞大陸來。這個研究背後的學理證據之一就是本書最主要的宗旨。考古人類學在台灣一向不受重視,這方面的知識也十分匱乏,報上登載侯文詠的母親一聽說他的祖先是從非洲來時,一度很緊張,經他解釋李遠哲的祖先也是來自非洲時,他的母親才放下心。從這裡便可看出引進這本書到台灣來是件刻不容緩的事,因為我們對這方面的迷思太多了。

  人種的知識在現在的台灣更是迫切需要,因為只有正確的知識,才不會為政客所利用,在選舉時炒作省籍族群意識,製造仇恨。最好笑的是,在捷運上聽到幾個學生討論有關DNA尋根一事,有個學生竟然說:「陳定南有歐洲血統,這表示他是個雜種。」這些迷思讓我們看到台灣的科學不但沒有生根,連芽都沒有長出來,因為「純種」的觀念很早就過時了。遠流曾經出版過一本書,叫作《人類大遷徙》,書中對這個觀念有詳細的說明,史丹佛大學遺傳學教授卡瓦利─斯福札以及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的威爾遜教授很早就從粒線體DNA的比對中,指出沒有純種的亞利安人這回事,所謂的亞利安人有六五%的亞洲血統及三五%的非洲血統,也就是說,希特勒所主張的亞利安人最優秀的說法,其實是個幻影。最近有一本名為《夏娃的七個女兒》(Seven Daughters of Eve),牛津的遺傳學家賽克斯(Brain Skyes)也從粒線體的DNA比對中找到歐洲人種的七個起源,因為粒線體是由母親傳給孩子的,所以稱為「夏娃的七個女兒」。這使我們感嘆,即使很努力地把國外書翻釋成中文引進台灣來,學生不讀書也是枉然。最近《天下雜誌》的閱讀調查發現,全台灣的家庭一年花費在買書的錢還不到一千元,不讀書,知識怎麼會進步呢?

  自從達爾文在一八八一年推測人種起源於非洲後,科學家就努力地在找支持的證據。這一方面進步很快,日新月異,現在分子生物學的知識達到每十八個月翻轉一倍,過去我們說「死人不會說話」(Dead man won掐 talk),所以「殺人滅口」,但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死人或許還是不會說話,但是他身上的DNA卻可以透露很多訊息,我們可以從DNA的比對中還原許多當時的情形。例如,一九九一年在俄國烏拉山區的森林中找到一個淺坑,裡面有九具屍體,有人說這就是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和他的皇后亞歷山德拉及三個女兒的屍骨,也有人說沙皇逃走了,沒有被殺,眾說紛紜,無法定論,這時科學的威力就發揮了,雖然俄國革命發生在一九一八年,事隔七十年,人都化成了白骨,但是最新DNA萃取的技術卻可以超越時空的限制,經過檢驗比對確定他們的確是俄國皇室的屍骨。傳說中的「真假公主」(即傳說沙皇有一個女兒逃了出來,流落到美國)後來也發現是假的,因為從這位女士大腸切片中取得的DNA序列與沙皇家族不同(比較離譜的是,這位女士是德國精神病院中逃出來的女病人,一個精神病患者竟然騙了世界四十年)。因此,生物醫學的進步已經使各個領域的距離快速縮短,以前人類學、語言學、地質學、考古學和分子生物學被認為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如今發現彼此息息相關,牽一髮而動全身。如同本書所描述的,任何一個領域的新發現都直接影響到另一個領域中一些基本假設的成立。所以現在的學生要想出人頭地,真的是必須比前人更加用功,因為除了自己的專科領域之外,還必須具備很多的背景知識,使自己了解別人的研究,從而看到自己領域的曙光。因此,我認為本書的最後一章最具有啟發性,它讓我們了解文化最主要的作用是讓人在短時間內適應並且控制環境。非洲人絕對沒有比我們笨,他在自己的環境中適應得非常好,因為現在對智慧的定義不是他的文明有多進步,而是他在自己的環境中生活有多麼適應。因此,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優等文化或劣等文化──文化是離不開環境的。洗衣機或許很文明,但在非洲叢林中就毫無用武之地。文化是讓我們的知識得以代代相傳的方法,它的資訊累積方式可以去除個人生命週期的限制,因此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極力保存自己的文化,因為沒有文化,其國民就會成為無根的一代、失落的一代,而造成認同危機。

  未來認同會漸漸從種族地緣轉為文化的認同,一個人種如果每個世代有五%外來基因的流入,三百年後,它原來的基因只剩七○%,現在的美國黑人即是如此了,他們血液中有三○%是白人的基因,到了一千年之後,只剩一○%是他們原有的。因此區分省籍和族群是沒有知識的做法。根據考古人類學的研究,人類可能在三百五十萬年前起源於東非,現代人身上都有一些相同的非洲基因,可以說是一家人,演化到後來的差異其實是文化上的差異、語言上的差異,而不是智慧上的差異,這些差異帶來了不當的優越感,「漢人習得胡兒語,站在牆頭罵漢人」這種行為會被我們認為不恥,因為數典忘祖,忘記了自己的來源。最近有一篇〈近代桃花源記〉的報告,在巴基斯坦與中國西藏交界的喀喇崑崙(Kara Koran)山中發現有一小群白種人,傳說他們是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印度時留下來的士兵後裔,金髮碧眼、淺色皮膚,輪廓就跟希臘人一樣,唱著希臘西北部的民謠,圍成一個圓圈跳著希臘土風舞,他們的長相、生活習慣都跟巴基斯坦人不像。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本書作者是這個小組的一員)從DNA的比對中發現他們與歐洲的巴斯克人比較近,跟巴基斯坦人則很遠,他們很可能是亞歷山大士兵的後裔,一群遺忘在世外桃源二千年的希臘人。最近基因地圖的研究也顯示,歐洲的吉卜賽人其實是來自印度北部的部落,是波斯王大留士征服印度時,帶回去勞軍的五百戶樂工。

  本書特別提到遊牧民族人口都控制得很好,差不多三、四年才生育一個子女,因為帶著襁褓中的幼兒遷移是件不容易的事,幼兒死亡率高會使父母投資(parental investment)報酬率低,因此,打獵─採集或遊牧的民族都是等到幼兒三、四歲會走路後才生第二個,但是人類進化到農耕社會後,人口就開始快速成長,因為不必揹一個、牽一個、懷一個那麼辛苦了。從這裡我們可以約略想像到我們祖先「出非洲記」的苦難情形。

  科學的進步使我們在祖先的形體已經消失千百萬年之後,憑著DNA的比對可以重新追溯出他們當年的足跡。我在高中時曾閱讀連橫的〈台灣通史序〉,內有「蓽蕗藍縷,以啟山林」這句話,當時因為年輕,所以讀了沒有感覺,現在回想起來,先人勇渡黑水溝來到陌生的蠻荒海島﹁以啟山林﹂開拓新天地,這種求新、求變的勇氣真是令人佩服,也是這本書讀完之後,內心澎湃,久久不能自己的原因,祖先們胼手胝足地替我們開創了一個安身立命的空間,如果我們不能把這個空間平安的傳到下一代的手中,真是有愧先人的使命。讀了本書,「永續發展」不再是口號,它存在於你我血液中的使命;「世界大同」也不再是個理想,它是以後必然的實境,以現在交通的發達、人類快速地流動,當一千年後不同種族的基因大融合時,世界就大同了。

[ 返回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