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流出版公司
遠流博識網
Best100
遠流俱樂部
智慧藏
華山文創
台灣雲端書庫
關於博識網 /
登入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購物車
熱門新書
讀享生活文摘
暢銷排行
得獎推薦
優質套書
套書大賣場
非常作家
讀書社群
超值集購
我要找
的書
會員享遠流全書系單書79折,VIP會員更優惠
YLib書香存摺,紅利折抵書價
7-11取貨付款
如是我聞:金剛經筆記
、
第二堂人生國文課
、
貓小鈴的奇妙日常
、
波西傑克森7
、
職場Z世代使用說明書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至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我和我最後的人生:35歲癌末教授的抗癌故事與生命體悟
活出真我的中年人生課:心理腫瘤科名醫超越失落與無常的生命洞察
金庸作品
金庸作品集
金庸漫畫
金庸茶館
文學‧小說
文學
小說
推理
企管‧資訊
商業理財
資訊
人文‧科普
自然
科普
歷史/地理
台灣
社會科學
哲學/思想
生活‧藝術
旅遊
時尚
生活風格
電影
藝術/設計
漫畫
文創好設計
心理‧健康
心靈
勵志
心理
醫療保健
親子‧童書
童書
繪本
親子教養
青少年書
教育‧學術
教育
學術
學習‧辭書
傳播
辭書
語言
有聲書
考試/學習
書目下載
心靈、勵志
心理、教育
文學、小說
企管、資訊
自然、科普
旅遊、時尚
金庸、推理
歷史、台灣
童書、繪本
健康、生活
電影、藝術
學術、傳播
辭書、語言
漫畫、有聲書
CD-ROM
首頁
>
讀享生活文摘
> 歷史解碼
海瑞沒有「高等學歷」
作者:劉耿生
明朝的科舉,規定以「八股文」取士。所謂「八股」,就是考試卷子規定寫一篇文章,文章不論何題,其格式必須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因此稱為「八股文」。考試題目也必須從「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及《孟子》)和「五經」(《易》、《書》、《詩》、《春秋》及《禮記》)中取題。因此後人批評這種考試方法束縛了考生思想。其實,寫文章的格式,不能束縛人們的思想,真正束縛人們思想的是自明朝開始,必須以「理學」為作文指導思想,這才使科舉成為束縛思想的工具,使一批又一批思想迂腐、保守、木訥的人物堂而皇之地混入官場。
科舉考試分三級,童生先在州縣考試,考上者稱「秀生」或「生員」。有資格每月從政府領取三十斤糧食,以示國家讓他們專心讀書,繼續上進,不必勞動,這種人俗稱「秀才」,已經得到考舉人的資格,秀才們到省城參加「鄉試」,考中者為「舉人」,取得到北京參加「會試」的資格;「會試」俗稱「進京趕考」,考中者為「進士」,就可以當官了,最起碼能當個縣官。在明清縣官已不小。
由於考中進士是能否當官的重要途徑,所以明清兩朝從制度上對科舉考試還是很嚴格的。以進京會試為例,全國舉子匯集北京,禮部設的考場名曰「貢院」,個個考生進貢院必須被搜身,有如今日登飛機之安檢,看看有無夾帶書籍。通過搜身,防止作弊。每人單獨鎖在一間約三平方公尺的小屋裡。屋裡兩塊長木板,一上一下為桌凳,晚上平行並排做床鋪。每早有人從窗子送食物、水,晚上收走食具,送便桶。「囚禁」十天左右,美其名曰「入闈」。
到了晚上,為防止失火,貢院內不許點燈。日落而息,日升而考,倒也便罷。最令考生心驚膽顫的是「夜審」。平時,每到後半夜,有打更的老頭,在全城大街小巷敲梆子,負有報時並防火防盜的義務。會試期間,在貢院內打更老頭又多了一項「政治任務」:他們要學鬼叫,發出極陰森恐怖、淒厲嚇人、令考生毛骨悚然的聲音:「有仇的報仇,有冤的報冤」,「你幹的傷天害理的虧心事人家找你算賬來了!」等等。
這種鬼哭狼嚎般的哀鳴,回蕩在下半夜貢院的上空,平民百姓都不敢在貢院附近居住。路過此地的行人不知是貢院,還以為到了動物園或墳地。
打更老頭這樣做是奉旨而行的。朝廷當然「深謀遠慮」,「高瞻遠矚」,防止作惡多端的「階級敵人」考中進士當官,而對知識分子採用這種「夜審」 的方法。其理論依據是,孔夫子他老人家有句名言:「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考生們聽到冤鬼的哭嚎,沒做過虧心事的君子,問心無愧,高枕無憂,明天以飽滿的精神、平和的心態應試,就會妙筆生花,金榜題名,朝廷就會選中上上君子為官;而幹過男盜女娼、作奸犯科勾當的小人,心懷鬼胎,擔心報應,「於本心有戚戚焉」,深更半夜,身在外鄉,聽到鬼叫,所幹壞事輕者,忐忑不安;罪大惡極者,膽戰心驚,甚至精神崩潰,夜不能寐,第二天,頭昏腦脹,如何應試?不可能考中當官,這也就是「純淨了幹部隊伍」。
當然,也有不少既幹了傷天害理事,又內心「坦蕩」、滿不在乎的考生,順利通過「夜審」,考中當官,這種人也算「難能可貴」、「出類拔萃」的「特殊材料做成的」。就如今日選拔幹部,照例要過「政審」這一關,仍有漏網之魚,道理是一樣的。
如今中國大陸盛行考公務員,因為考上公務員,就有可能當官,如果在考場外也組織一些人鬼哭狼嚎嚇唬考生,是否中國的貪官會少一些?「夜審」確實比「政審」效果要好。
這種會試,三年一次,知識分子經過一番折騰,有幸考中了進士,是謂「金榜題名時」,和「洞房花燭夜」、「久旱逢甘霖」及「他鄉遇故知」同等光輝燦爛、令人興奮。
進士最榮耀的時刻,是在北京皇宮內太和殿、中和殿後邊的保和殿,接受皇帝召見。在士子心目中,皇帝是神,是「永遠不落的紅太陽」,能被召見,和在洞房初次見新媳婦面時心情一樣,浮想聯翩,心花怒放。
保和殿內皇帝高高在上,進士們跪在地上,不許抬頭,不許發問,不許咳嗽,不許動彈,不許如廁,不許這個,不許那個。皇帝學問遠遠比不上這些飽學進士,但是,從理論上講,皇帝的學問是最大的,「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只有皇帝有資格面試這些士子。
「有學問」的皇帝拿出禮部官員事先為他擬好的試題,極有可能皇帝自己根本都鬧不明白這些試題,仍然人模狗樣地裝出滿腹經綸、博大精深的姿態。皇帝以他低智商的思想,提出他的問題,隨便問個士子,或出個上聯,令士子對下聯;或出個題目,令士子吟首「五絕」、「七律」;或問個問題,令士子簡要對答等等,這亦稱「殿試」。
由於皇帝不學無術,絕對不敢問客觀試題,只問主觀試題,猶如今日各種面試,主考絕對不敢問《史記》作者是誰?因為幾位考官別說司馬遷,連《史記》也不知道,只能問點「礦泉水有幾種用途?」「什麼是幸福?」這類主觀試題,沒有客觀答案,學生胡亂答,主考胡亂聽、胡亂給分。
再回到金殿,皇帝看誰順眼,就賜誰第一名,即中國人認為全國學術冠軍的「狀元」。大約宋朝的陳世美就是這麼當上狀元的;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多留在皇帝身邊供職,當個皇帝的秘書,或教皇子讀書等等文教工作,其餘進士則分派到全國各地官衙任職。
*
在「官本位」的中國,考上進士而當官,在官場上是很風光的,資歷過硬,響噹噹,有如今日從美國博士後出站回國。海瑞沒有進士功名,在官場上就被人看不起。海瑞的不幸,還由於誰也逃不脫中國「官本位」的桎梏,這也造成了海瑞的另一悲劇。他想濟世救民,可除了當官,無路可走。「官本位」的中國逼迫極不適宜當官的海瑞,還得去當官。
所謂「官本位」,是中國大陸近三十年流行的一個辭彙,這也是古已有之的「國粹」,指古往今來,衡量一個知識分子有無成就及道德、人品等自身價值的唯一尺度,是當官了沒有?當了多大的官?哪怕一個缺才少德、十惡不赦的壞蛋小人,無論他利用什麼卑鄙無恥的手段,或通過什麼蠅營狗苟的途徑,一旦混上個一官半職,立刻在人們眼中成了「正人君子」、「偉岸聖賢」、「國之棟梁」,享受大量特權,可以胡作非為,害民誤國,而打著「工作需要」的幌子,去肆無忌憚地大量霸占社會財富。「官本位」這種「人才計量法」,綿延了幾千年,長盛不衰,以致今日寺廟主持,也要享受「正處級待遇」;成批的奧運冠軍,按他獲金牌的多少,非要弄個局長、處長當當才風光,就不足為奇了。
中國古代讀書人唯一出路是通過考科舉,求功名。海瑞的父親海瀚,被妻子謝氏認為「沒出息」,很大成分是沒有考上個功名。因而書生就自勉「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最誘人的還是那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是總結中國幾千年書生成功經驗的經典之句。雖然今日個人的成功已「多元化」,「多途徑」,「條條大路通羅馬」:炒地皮、炒股、投資、官商勾結、男盜女娼、坑蒙拐騙、殺人越貨,都可得到「黃金屋」、「顏如玉」,但是古代的中國,還是教育學生「學而優則仕」,「讀書做官」。男人當不上官,只能當個教書匠,雖說是「園丁」、「靈魂工程師」,除了「找對象」說起來體面一些,此外,誰把你當回事?
*
用「官本位」、「人才計量法」來衡量海瑞(右圖),中年以前的他,比「園丁」、「靈魂工程師」強不了多少。他自稱中過秀才,但是沒有發現檔案文獻有這方面的記載,不過,海瑞能有資格參加鄉試去考舉人,證明他還是中過秀才的。
海瑞是三十六歲中的舉人,即使他曾經中過秀才,也沒有什麼自豪的,就像今天一位三十多歲的中年男子才剛小學畢業,有什麼可美的?
說來也巧,海瑞遇到了一位恩人:是廣東省督學官(相當於今日廣東省教育廳廳長),來到海南島瓊山郡視察生員學習成績,無意間看到海瑞的文章,十分賞識,在一片跪著的生員中,特別叫起海瑞上前交談,(大約這位督學官想模仿當年他參加殿試,皇帝曾面試過他的情景)。海瑞母親謝氏對海瑞自幼嚴厲的教誨效果這時顯露出來,督學官見海瑞端莊不俗的舉止,博學得體的言辭,格外器重,尤其對海瑞已經三十多歲了,尚未中舉的閱歷表示同情和惋惜。於是鼓勵他去參加省城鄉試,考個舉人功名。
海瑞卻表示,參加鄉試,為的是能夠對國家發揮更大的作用,自己無論在德、才方面均差得很遠,不能抱著僥倖心理去投機取巧,還應再繼續磨礪,學習聖人之作。後人至今也弄不清楚是海瑞非要向「高、精、尖」學問衝刺之後,才去鄉試,還是「認真」學習得鑽牛角尖,總之,他沒有去參加鄉試。
又過了三年,嘉靖二十八年(西元一五四九年),海瑞已經三十六歲,這位督學官再次來到瓊山郡視察。他算是勤政敬業的,在那個時代,他要乘轎或騎馬,行千里從廣州到雷州半島最南端的海安港,再乘木船過海,來到荒蕪貧瘠的海南島視察教育,比起那些長年高高在上、養尊處優、作威作福的腐朽官僚,要可敬的多。可惜,從檔案文獻中沒有查到他的姓名,這又成了一件歷史懸案。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位督學官還記得海瑞。他要來海瑞的試卷,發覺三年來海瑞有了長足進步,讚不絕口。他對海瑞既發生興趣,又抱有希望。督學官自然知道「伯樂相馬」的典故,任何含辛茹苦、學有所成者,都深知晚生蒙恩師提攜之重要性,因而,自己一旦功成名就,也應重視提攜後學之士,這才出現了慧眼識人「周公吐哺」之君子。也有不少嫉賢妒能、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的上司或老師,這種極端自私自利小人,多為學識淺薄、心胸狹窄之人。
海瑞在這位督學官的再三鼓勵下,於是年八月,到省城廣州參加鄉試。不負母親謝氏和督學官之殷切期望,海瑞考中舉人,他寫的文章名〈治黎策〉。
海南島五指山住著少數民族黎族,過著刀耕火種的農牧生活,淳樸、勤勞、善良,服從明中央政府統治。但是,明政府派駐海南島的官吏,向黎族百姓橫徵暴斂、殘酷壓榨,迫使黎民「官逼民反」。朝廷不去懲處無法無天的貪官污吏,卻派兵鎮壓「造反有理」的黎族同胞,激起黎民更激烈的反抗,又促使朝廷增加更多軍隊去圍剿,嚴重地破壞了海南島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民族的和諧。
海瑞自幼在海南島,耳濡目染了官軍和黎人「冤冤相報,何時為了」的情況。他在〈治黎策〉中,建議朝廷在黎人居住區設置衙門,專門治理黎民事物。大約廣東考官瞭解海南島,亦有同感,因而比較賞識海瑞的見解,使得海瑞順利考中舉人。人都是這樣,有了第一步,就想邁出第二步。海瑞躍躍欲試,積極準備,進京趕考。
第二年,海瑞曉行夜宿,千里迢迢進京會試,又寫了〈平黎疏〉。他堅決反對政府對黎族反抗一味剿殺,他建議應從政策上調整,如選派得力官員來海南島專事處理黎民事物,並毛遂自薦,表示自己願意擔此重任,「上山下鄉,紮根邊疆」。
明中後期科舉已徹底腐敗,朝中胸無點墨、愚不可及的考官,莫說黎族,恐怕連海南島在哪,也未必知道。他們只知道肥私、媚上。海瑞的建議,注定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凡是專制腐敗的政府,歷來對百姓的任何呼聲,都採取這種不聞不問的態度,海瑞未考中進士是必然的。
第三年,已經四十歲的海瑞,再次進京參加會試。因為他的思想和考官昏庸混沌的思想格格不入,考官看著海瑞的試卷就心煩,也許考官們根本就看不懂海瑞的文章。看不懂也罷,還要裝出滿腹經綸的樣子,否定海瑞的真知灼見。更有甚者,試卷連看也不看,胡亂批分,一點「職業道德」都沒有。
海瑞再次名落孫山,是意料中的事。自此,他再也沒有進京會試,從中也可以看出他對這群考官的反感。
明朝官場重視功名,但是有進士功名的畢竟是少數人。明初,為了儘量利用讀書人為國效力,永樂中期規定,沒有考上進士的舉人,可以擔任縣裡的「教諭」,相當於今日縣城第一中學的校長。明太祖洪武二年(西元一三六九年),朱元璋頒旨,各縣官學,設教諭一人,訓導二人,協助教諭工作。後來的「訓導長」,大約就是由此而來。
自明朝教諭到中國近代縣裡中學校長,已算本縣學術界「泰斗」,知名人士。明代某縣若有資深望重者可將舉人向朝廷推薦為教諭,如正巧知縣有空缺,又無合適人選,教諭還有可能被任命為知縣。海瑞正是這樣,從任教諭起,開始了他鄙視官場,自己又不得不當官僚的矛盾生涯。
出處:
遠流出版《海瑞罷官與文革》
回到讀享生活文摘首頁
上一篇
下一篇
蝴蝶效應
怎麼也不肯離開官場
書人觀點
健康醫療
職場求生
世界瞭望
精采人物
品味生活
歷史解碼
新知探索
自我成長
文藝漫遊
親子教養
商業理財